“始知云雨峡”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始知云雨峡”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得筵字)》

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得筵字)

杜甫 唐朝

北斗三更席,西江万里船。

杖藜登水榭,挥翰宿春天。

白发烦多酒,明星惜此筵。

始知云雨峡,忽尽下牢边。

诗词解读

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得筵字)翻译、赏析和诗意

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得筵字)

北斗三更席,西江万里船。

杖藜登水榭,挥翰宿春天。

白发烦多酒,明星惜此筵。

始知云雨峡,忽尽下牢边。

译文:

北斗星在午夜时分仍高悬,西江千里的船只穿越河川。

我拄着篙杖登上水榭,用笔挥洒在这春天留宿。

年迈的白发令我烦扰的多了,但明亮的星星也舍不得离开这宴席。

我才意识到云雨峡谷的风光抑或已经散尽,转瞬间来到了下牢边。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夜参加津亭宴会的情景,也抒发了他对岁月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索。诗中通过北斗星和西江船只的形象描绘出夜晚的宴会场景,展示了一种壮美的氛围。在河边水榭留宿时,老态龙钟的作者用笔挥洒,表达了对青春逝去以及白发添增的烦扰之感。然而,明星闪耀仍在,他也不舍得离开宴席。最后的两句“始知云雨峡,忽尽下牢边”传递出作者对人生飘忽不定的感叹,暗示了逝去的时光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赏析:

这首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幅春夜宴席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用北斗星和西江船只形象的对比,展示了一种壮美和辽阔的背景。在这美丽的场景中,诗人却描绘了自己衰老的景象,通过描写白发和烦扰的多酒,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变迁的思索。然而,诗中也有明星惜宴的情感,显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最后两句的转折,通过峡谷和牢狱的对比,传达出人生无常和未知的真理。整首诗既有壮丽的景色描写,又有对人生变化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是一首意蕴丰富的杰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hūn yè xiá zhōu tián shì yù zhǎng shǐ jīn tíng liú yàn dé yán zì
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得筵字)

běi dǒu sān gēng xí, xī jiāng wàn lǐ chuán.
北斗三更席,西江万里船。
zhàng lí dēng shuǐ xiè, huī hàn sù chūn tiān.
杖藜登水榭,挥翰宿春天。
bái fà fán duō jiǔ, míng xīng xī cǐ yán.
白发烦多酒,明星惜此筵。
shǐ zhī yún yǔ xiá, hū jǐn xià láo biān.
始知云雨峡,忽尽下牢边。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