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为乎泥中”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胡为乎泥中”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吊江南老家人春梅》
"胡为乎泥中"平仄韵脚
拼音:hú wéi hū ní zhōng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仄韵) 去声一送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吊江南老家人春梅
念尔筋力尽,违我衣食恩。
奈何粗犷儿,生鞭见死痕。
旧使常以礼,新怨将谁吞。
胡为乎泥中,消歇教义源。
诗词解读
吊江南老家人春梅翻译、赏析和诗意
《吊江南老家人春梅》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表达了对家人离散和生活困境的思念和哀伤之情。
诗中描绘了诗人与老家人春梅的离别和重逢的情景。诗人感慨道,自己筋力已尽,无法再为春梅提供粮食和衣物之恩,但他却因为春梅沉湎于犬马之间,生活粗犷,因此常常受到体罚,身上留下了明显的鞭痕。诗人表示,过去曾对春梅尽心尽力,如今春梅却对自己怨恨,不知道应该将怨恨归咎于谁。诗人对于春梅如此的变化感到迷惑和痛苦,不知道她为何沉迷于世俗之中,却忘记了传统的礼义教导。
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离散和生活环境变迁的忧伤和无能为力。春梅的生活粗犷和鞭痕成为了作者对于时代变革、社会现实的写照。诗人对于传统道德和教育的衰落感到恐惧和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亲人的思念和无奈。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一个个体的命运和家庭的离散痛苦,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生活的艰辛。诗人以个人的命运为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失序和人们精神层面的困境,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
通过这首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社会的动荡和诗人对于传统价值和亲情的思考。同时,诗词也给我们提供了反思当下社会问题的角度和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