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谙世路”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二十年来谙世路”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寄乐天》

“二十年来谙世路”的上一句是:初得官时髭未生

“二十年来谙世路”的下一句是:三千里外老江城

寄乐天

元稹 唐朝

闲夜思君坐到明,追寻往事倍伤情。

同登科后心相合,初得官时髭未生。

二十年来谙世路,三千里外老江城。

犹应更有前途在,知向人间何处行。

诗词解读

寄乐天翻译、赏析和诗意

《寄乐天》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闲夜思君坐到明,

追寻往事倍伤情。

同登科后心相合,

初得官时髭未生。

二十年来谙世路,

三千里外老江城。

犹应更有前途在,

知向人间何处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元稹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思念远方友人乐天的情景。他在夜晚独自坐着,直到天明,思念之情倍加伤感。他与乐天曾一同参加科举考试,之后心意相合。当他初次获得官职时,还没有长出胡须。二十年来,他历经世间的风风雨雨,身在三千里之外的江城,变得老去。然而,他相信自己依然有着前途,但却不知道该向人间的哪个方向前进。

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深情而寥寥数语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乐天的思念之情和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乐天的友情,展示了在时光的流转中人们的命运和变迁。诗中的“闲夜思君坐到明”一句,以时间的流逝和长夜的孤寂来强调诗人思念之情的深沉。诗人的情感通过“追寻往事倍伤情”得到进一步的凸显,他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乐天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使诗意更加丰富。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从初次得官时的青涩到二十年来的历练,再到如今的老去,这些经历使得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生活的变迁。然而,诗人仍然怀抱着对未来的希望,相信自己还有前途,但他却不确定该朝着何处前进。这种迷茫和思考也代表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抉择和困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朴实的语言和深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人生经历的思考与感慨。它让读者在感受到时光的无情流逝和生活的变幻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前进的方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元稹 (共576首诗)

元白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