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芙蓉姿”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灼灼芙蓉姿”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四十九

李白 唐朝

美人出南国。

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

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

共妒青蛾眉。

归去潇湘沚。

沉吟何足悲。

诗词解读

古风其四十九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古风其四十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作品。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诗词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古风其四十九

美人出南国,

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

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

共妒青蛾眉。

归去潇湘沚,

沉吟何足悲。

中文译文:

美人出自南国,

她拥有灼灼的芙蓉般姿态。

洁白的牙齿终不显露,

她的芳心只能自己承载。

传说中紫宫的女仙子,

也嫉妒她那青蛾般的眉。

她归去了湘江畔,

深思熟虑,又何足悲哀。

诗意解读: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美人的描绘和美人的内心感受。美人来自南国,她的姿态如芙蓉般灼灼生辉,但她却守着内心的秘密,不轻易展示她洁白的牙齿。她的芳心空自持,意味着她的爱情或情感没有得到回应或回报。

诗中提到的紫宫女和青蛾眉,是对传说中的仙子和美丽眉目的象征。就连传说中的仙子也会妒忌美人那青蛾般的眉。这里可以理解为美人的美貌引起了其他女性的嫉妒和眼红。

最后两句表达了美人的离去和她的心境。她回归到湘江畔,情绪沉吟,但这种沉思并不是无尽的悲伤,而是一种深思熟虑、内心自省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美人的形象和内心感受。通过对美人的美貌和内心的描述,揭示了美人的孤独和内心的矛盾。她虽然拥有令人倾倒的美丽,却无法获得真正的爱情和满足。诗中的紫宫女和青蛾眉则强调了嫉妒的存在,展示了人们对美丽的争议和羡慕。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通过描绘美人的形象和内心的对比,展示了人世间的爱情和美丽的脆弱与无奈。李白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一幅思索美与爱的画面,让人对人生和情感产生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李白 (共981首诗)

大李杜,酒中八仙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