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饮马长城窟”出自宋朝诗人白玉蟾的《狗子佛性颂》

“饮马长城窟”的上一句是:可怜老将军

“饮马长城窟”是诗词狗子佛性颂的最后一句

"饮马长城窟"平仄韵脚

拼音:yìn mǎ cháng chéng kū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六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狗子佛性颂

白玉蟾 宋朝

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

乃为之颂云:雨过西风寒,苍苔封战骨。

可怜老将军,饮马长城窟。

诗词解读

狗子佛性颂翻译、赏析和诗意

《狗子佛性颂》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白玉蟾。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悲壮的画面,通过对狗子和老将军的描写,传达了关于生命和佛性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雨过西风寒,

苍苔封战骨。

可怜老将军,

饮马长城窟。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围绕着"狗子"和"老将军"这两个形象展开。首先,诗人描述了雨过后的西风寒冷的景象,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世事的无常。接着,他提到"苍苔封战骨",意味着久远的战争已经结束,战士们的尸骨早已被苍苔所覆盖,暗示了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在描绘这个凄凉的背景之后,诗人引入了"可怜老将军"这一形象。老将军代表了那些曾经英勇无畏、保卫家园的战士。他们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驰骋沙场,但如今他们已经老去,只能在长城的窟窿里喝酒寻求慰藉。这一描写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和对光辉岁月逝去的悲伤。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写,传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对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人在描述凄凉景象的同时,也在思考人性和佛性的关系。僧人问赵州狗子是否有佛性,赵州回答"无",这可能暗示着人们虽然在世间执着追求,但佛性却是超越世俗的存在。在世事变幻中,人们应当保持平静和超脱,不被物质的追求所困扰。

这首诗词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描绘凄凉的景象和英雄的形象,引发人们对生命和佛性的思考。同时,它也让人们感受到岁月流转中的无奈和悲伤,唤起对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ǒu zǐ fó xìng sòng
狗子佛性颂

sēng wèn zhào zhōu: gǒu zǐ hái yǒu fó xìng yě wú? zhōu yún wú.
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
nǎi wèi zhī sòng yún: yǔ guò xī fēng hán,
乃为之颂云:雨过西风寒,
cāng tái fēng zhàn gǔ.
苍苔封战骨。
kě lián lǎo jiàng jūn,
可怜老将军,
yìn mǎ cháng chéng kū.
饮马长城窟。

作者信息

白玉蟾 (共1211首诗)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