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是洛阳人旧墓”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尽是洛阳人旧墓”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北邙行(一作北邙山)》

北邙行(一作北邙山)

王建 唐朝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

天涯悠悠葬日促,冈坂崎岖不停毂。

高张素幕绕铭旌,夜唱挽歌山下宿。

洛阳城北复城东,魂车祖马长相逢。

车辙广若长安路,蒿草少于松柏树。

涧底盘陀石渐稀,尽向坟前作羊虎。

谁家石碑文字灭,后人重取书年月。

朝朝车马送葬回,还起大宅与高台。

诗词解读

北邙行(一作北邙山)翻译、赏析和诗意

《北邙行(一作北邙山)》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旧墓人家归葬多,

堆著黄金无买处。

天涯悠悠葬日促,

冈坂崎岖不停毂。

高张素幕绕铭旌,

夜唱挽歌山下宿。

洛阳城北复城东,

魂车祖马长相逢。

车辙广若长安路,

蒿草少于松柏树。

涧底盘陀石渐稀,

尽向坟前作羊虎。

谁家石碑文字灭,

后人重取书年月。

朝朝车马送葬回,

还起大宅与高台。

中文译文:

北邙山上土地稀少,

尽是洛阳人的古墓。

归葬的人家很多,

堆满黄金却无人购买。

天涯漫漫,葬礼日益临近,

山岭崎岖,车辆不停驻。

高高的素幕环绕着铭旌,

夜晚唱起挽歌,在山下过夜。

洛阳城北,又复东城,

祖先的灵车和马匹长相对。

车辙广阔如长安的道路,

蒿草稀少,不及松柏之多。

涧底的盘陀石渐渐减少,

全部用来修筑坟前的羊和虎。

哪家的石碑字迹已经消失,

后人重新刻写年月。

每天都有车马送葬归来,

重建大宅和高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洛阳北部的北邙山,山上遍布着洛阳人的古墓。诗人通过描写墓地的状况和葬礼的场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诗中提到旧墓人家归葬多,但这些古墓堆满了黄金却无人购买,暗示了人们对过去的遗忘和对金钱的冷漠。天涯悠悠,葬礼的日子临近,冈坂崎岖,车马不停,给人一种匆忙和无尽的感觉。

诗中的素幕和铭旌象征着葬礼的庄严和隆重,夜晚的挽歌更增添了一种悲伤和凄凉的氛围。

诗人还描绘了北邙山周围的景象,洛阳城北和东城的景色,以及车辙和蒿草的情景。通过蒿草少于松柏树的比较,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岁月更迭的感慨。

最后几句描述了涧底盘陀石渐渐减少,转而用来修筑坟前的羊和虎。石碑上的文字已经消失,后人需要重新刻写年月。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关注和对记忆的重要性的思考。

整首诗以一种凄凉、寂寥的笔调,歌颂了北邙山上的古墓和葬礼的场景,通过对墓地、葬礼和周围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和历史记忆的思考。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深沉的意境,展现了唐代士人对生死、兴衰和人类存在的思考,同时也反映出时代背景下洛阳城的繁华与衰落,以及人们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běi máng xíng yī zuò běi máng shān
北邙行(一作北邙山)

běi máng shān tóu shǎo xián tǔ, jìn shì luò yáng rén jiù mù.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jiù mù rén jiā guī zàng duō,
旧墓人家归葬多,
duī zhe huáng jīn wú mǎi chù.
堆著黄金无买处。
tiān yá yōu yōu zàng rì cù, gāng bǎn qí qū bù tíng gǔ.
天涯悠悠葬日促,冈坂崎岖不停毂。
gāo zhāng sù mù rào míng jīng, yè chàng wǎn gē shān xià sù.
高张素幕绕铭旌,夜唱挽歌山下宿。
luò yáng chéng běi fù chéng dōng,
洛阳城北复城东,
hún chē zǔ mǎ zhǎng xiàng féng.
魂车祖马长相逢。
chē zhé guǎng ruò cháng ān lù, hāo cǎo shǎo yú sōng bǎi shù.
车辙广若长安路,蒿草少于松柏树。
jiàn dǐ pán tuó shí jiàn xī, jǐn xiàng fén qián zuò yáng hǔ.
涧底盘陀石渐稀,尽向坟前作羊虎。
shuí jiā shí bēi wén zì miè,
谁家石碑文字灭,
hòu rén zhòng qǔ shū nián yuè.
后人重取书年月。
zhāo zhāo chē mǎ sòng zàng huí, hái qǐ dà zhái yǔ gāo tái.
朝朝车马送葬回,还起大宅与高台。

作者信息

王建 (共378首诗)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

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名篇如《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渡辽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他又以“宫词”知名。他的“宫词”百首,突破前人抒写宫怨的窠臼,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描写唐代宫中风物和宫廷生活,是研究唐代宫廷的重要材料。其五、七言近体中,有些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宦况之作,情思感人,但杂有消极颓废思想。他的绝句则清新婉约。还写过《宫中三台》、《江南三台》等小令,为中唐文人词的重要作者之一。今存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及《宫词》1卷。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