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豹号我西”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虎豹号我西”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石龛》

“虎豹号我西”的上一句是:熊罴哮我东

“虎豹号我西”的下一句是:我后鬼长啸

"虎豹号我西"平仄韵脚

拼音:hǔ bào hào wǒ xī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八齐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石龛

杜甫 唐朝

熊罴哮我东,虎豹号我西。

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

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

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

伐竹者谁子,悲歌上云梯。

为官采美箭,五岁供梁齐。

苦云直簳尽,无以充提携。

奈何渔阳骑,飒飒惊烝黎。

诗词解读

石龛翻译、赏析和诗意

石龛

熊罴哮我东,虎豹号我西。

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

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

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

伐竹者谁子,悲歌上云梯。

为官采美箭,五岁供梁齐。

苦云直簳尽,无以充提携。

奈何渔阳骑,飒飒惊烝黎。

诗词中文译文:

熊罴向我东方咆哮,虎豹在我西方咆哮。

我后面的鬼魂长嚎,我前面的狨猴再次啼叫。

天寒暮色无尽,山远道路模糊。

驱车经过石龛下,仲冬时节看到虹霓。

伐竹的人是谁的子孙,悲歌上了云梯。

为朝廷做官采集美箭,五岁供奉到梁齐。

苦雨消磨了竹箭的羽翎,无法用来作战。

渔阳的骑兵如何,萧瑟声吓惊了黎族人。

诗意和赏析:

《石龛》是杜甫的一首抒怀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时期的哀叹和无奈。整首诗以“石龛”为背景,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苦难。

诗中描写了虎豹、熊罴等凶猛的野兽,象征着战争的危险和破坏力量。鬼魂长嚎,狨猴啼叫,则又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和痛苦。山远道路迷,天寒昏无日,更加强调了战乱时期人们的困顿和迷茫。

诗人通过描写“伐竹者”来表达对于战争中牺牲的人们的怀念和悲痛。他们为了朝廷采集美箭,甘心付出,却无法兑现抗战的期望。苦雨使箭簳消磨尽,再也无法提携,形容了战争的残酷和摧残。

最后两句以渔阳骑兵的豪勇形象,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悲怆。军队的飒飒声吓到了黎族人,预示着更多的伤亡和恐惧。

整首诗以凄凉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时期的痛苦和绝望。通过描绘石龛,诗人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无法逃离的困境。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哀叹和无奈,传递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í kān
石龛

xióng pí xiāo wǒ dōng, hǔ bào hào wǒ xī.
熊罴哮我东,虎豹号我西。
wǒ hòu guǐ cháng xiào, wǒ qián róng yòu tí.
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
tiān hán hūn wú rì, shān yuǎn dào lù mí.
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
qū chē shí kān xià, zhòng dōng jiàn hóng ní.
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
fá zhú zhě shuí zi, bēi gē shàng yún tī.
伐竹者谁子,悲歌上云梯。
wèi guān cǎi měi jiàn, wǔ suì gōng liáng qí.
为官采美箭,五岁供梁齐。
kǔ yún zhí gǎn jǐn, wú yǐ chōng tí xié.
苦云直簳尽,无以充提携。
nài hé yú yáng qí, sà sà jīng zhēng lí.
奈何渔阳骑,飒飒惊烝黎。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