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栝隐奔峭”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枫栝隐奔峭”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次空灵岸》

“枫栝隐奔峭”的上一句是:空灵霞石峻

“枫栝隐奔峭”的下一句是:青春犹无私

"枫栝隐奔峭"平仄韵脚

拼音:fēng guā yǐn bēn qiào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八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次空灵岸

杜甫 唐朝

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

青春犹无私,白日亦偏照。

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

毒瘴未足忧,兵戈满边徼。

向者留遗恨,耻为达人诮。

回帆觊赏延,佳处领其要。

诗词解读

次空灵岸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空灵岸》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诗词,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受,表达了对逆流而上的坚持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

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

青春犹无私,白日亦偏照。

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

毒瘴未足忧,兵戈满边徼。

向者留遗恨,耻为达人诮。

回帆觊赏延,佳处领其要。

诗意和赏析:

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以逆流的浩渺素浪和清晰的远景作为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逆境中坚持的信念。

首两句"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描绘了逆流而上的浩渺素浪,以及平静展开的广阔远景。这里的逆流象征着困难和挑战,而素浪则表达了它们的威力和壮观之处。

接下来的两句"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表达了诗人的庆幸之情。舟楫的迟到使他有机会欣赏到沿途的美景,感受其中的奇妙之处。

第三、四句"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描绘了景色的奇特和壮美。空灵的霞石和隐藏在峭壁间的枫栝,使整个景色更加神秘而迷人。

接下来的两句"青春犹无私,白日亦偏照"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和白天的理解。青春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无私的追求,白日的偏照则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接下来的两句"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表达了诗人的愿望。他希望能够在这美景中找到心灵的安宁,并在长啸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最后两句"毒瘴未足忧,兵戈满边徼。向者留遗恨,耻为达人诮"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时事的思考。他对于社会的险恶和战乱充满担忧,同时也对过去的遗憾和对达人的诋毁表示愤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困境中坚持的信念,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kōng líng àn
次空灵岸

yún yún nì sù làng, luò luò zhǎn qīng tiào.
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
xìng yǒu zhōu jí chí, dé jǐn suǒ lì miào.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kōng líng xiá shí jùn, fēng guā yǐn bēn qiào.
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
qīng chūn yóu wú sī, bái rì yì piān zhào.
青春犹无私,白日亦偏照。
kě shǐ yíng wú jū, zhōng yān tuō cháng xiào.
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
dú zhàng wèi zú yōu, bīng gē mǎn biān jiǎo.
毒瘴未足忧,兵戈满边徼。
xiàng zhě liú yí hèn, chǐ wèi dá rén qiào.
向者留遗恨,耻为达人诮。
huí fān jì shǎng yán, jiā chù lǐng qí yào.
回帆觊赏延,佳处领其要。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