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更秉烛”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夜阑更秉烛”出自宋朝诗人袁去华的《谒金门》
“夜阑更秉烛”是诗词谒金门的最后一句
"夜阑更秉烛"平仄韵脚
拼音:yè lán gèng bǐng zhú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二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谒金门
清汉曲。
天际落霞孤鹜。
幽草墙阴秋更绿。
倚檐三两竹。
绣被焚香独宿。
梦绕绿窗华屋。
何日明眸光射目。
夜阑更秉烛。
诗词解读
谒金门翻译、赏析和诗意
《谒金门》是宋代袁去华所作的一首清汉曲。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际的落霞照耀下,孤独的鹜飞过。幽静的草地在墙阴下更显绿意。我倚在檐下,几根竹子依然矗立。绣被散发着香气,我独自一人宿于此。梦境缠绕在绿窗和华丽的屋子中。何时才能让明亮的眼睛发出光芒?夜深时分,我更握着蜡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的向往。诗人通过描写天际的落霞和孤独的鹜,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寂寞的氛围。草地在墙阴下更加绿意盎然,呈现出秋天的静谧和生机。诗人倚在檐下,几根竹子矗立在他身旁,这些意象暗示着他与自然的亲近和依靠。
诗中提到的绣被和焚香,以及独自宿于此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寂寞和内心的空虚。梦绕绿窗和华丽的屋子,则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他希望自己的明眸能够发出光芒,这是对未来更好的期待和追求。
最后两句描述了夜深时分,诗人依然坚持握着蜡烛,表达了他对于寻找光明和真理的决心和努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传递出一种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幸福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