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南崖见洛城”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王屋南崖见洛城”出自唐朝诗人司空曙的《雪二首》

“王屋南崖见洛城”是诗词雪二首的第一句

雪二首

司空曙 唐朝

乐游春苑望鹅毛,宫殿如星树似毫。

漫漫一川横渭水,太阳初出五陵高。

王屋南崖见洛城,石龛松寺上方平。

半山槲叶当窗下,一夜曾闻雪打声。

诗词解读

雪二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雪二首》写的是在春天游玩时,司空曙眺望到一片飘落的鹅毛般的雪景。诗中描绘了宫殿如星,树若毫的美景,以及横渭水、五陵高等山川地物。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看到洛城与石龛松寺的景象,以及半山处窗下落下橡子叶的情景。最后一夜里,他曾听到雪飘落的声音。

中文译文:

《雪二首》

乐游春苑望鹅毛,

宫殿如星树似毫。

漫漫一川横渭水,

太阳初出五陵高。

王屋南崖见洛城,

石龛松寺上方平。

半山槲叶当窗下,

一夜曾闻雪打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展现了司空曙对美景的敏感和赞美之情。他用“宫殿如星”,描绘了宫殿的壮丽辉煌;用“树若毫”,形容繁多的树木如同一根根毛笔般的景象。接着,诗人描绘了横渭水、五陵高等山川地物,增加了画面的壮丽感。

文中的“王屋南崖”指的是嵩山的南侧,司空曙从那里可以看到洛阳城,而“石龛松寺”则是嵩山上的一个寺庙。诗人此处的描述细腻而有生动感,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诗的结尾,诗人通过“半山槲叶当窗下”的描写,展示了自然景象对人的感染力。最后一句“一夜曾闻雪打声”,更是意境深远,通过声音的传达,使人感受到雪花的纷飞和寒冷的气息。

整首诗构思新颖,描绘细腻,抓住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和感观印象,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敏感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也与唐代的山水诗风相契合,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司空曙 (共174首诗)

大历十才子

司空曙,唐朝人(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初,或作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此从新唐书)广平(今河北省广平县)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大历年间进士,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卢纶,钱起,韩翃。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