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余大言皆冷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闻余大言皆冷笑”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上李邕》

“闻余大言皆冷笑”的上一句是:世人见我恒殊调

“闻余大言皆冷笑”的下一句是:宣父犹能畏后生

"闻余大言皆冷笑"平仄韵脚

拼音:wén yú dà yán jiē lěng xiào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八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上李邕

李白 唐朝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诗词解读

上李邕翻译、赏析和诗意

《上李邕》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鹏鸟一天与狂风一起升腾,翱翔直冲上九万里高空。假设风停下来,它仍能簸散大海的波浪。世人看见我时总是异样对待,听到我高言大论都嗤之以鼻。即使宣父(指古代名将宣公)还会畏惧年轻的后生,但丈夫却不应轻视年少。

诗意:

这首诗以大鹏鸟为象征,表达了李白对自己高远志向和独特才华的自信和坚定。他将自己比作大鹏鸟,一展宏图,超越常人。虽然世人对他的言论和行为持冷嘲热讽之态度,但他并不在乎,坚持自己的独特风采。他引用宣父畏惧后生的典故,来告诫丈夫不应轻视年轻一代,表达了对年轻人的赞赏和鼓励。

赏析:

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鹏鸟的壮丽景象,从而抒发了李白的壮志豪情。大鹏鸟被描绘为能够振翅直冲九万里高空的神鸟,即使风停下来,它也能簸散大海的波浪,展现了无畏的气魄和超凡的能力。李白以此来比喻自己的志向和才华,表达了他对自己的自信和追求卓越的决心。

诗中的“世人”对李白持异样态度,冷笑他的豪言壮语。这反映了李白在当时文士圈中的孤独和不被理解,但他并不因此而动摇。他引用宣父畏惧后生的典故,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赞赏和尊重,同时也提醒丈夫们不要轻视年轻人,不应因为自己的成就而自大。

整首诗展示了李白对自身才能和理想的自信,同时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关爱和期望。通过大鹏鸟这一形象的运用,诗歌具有视觉冲击力,给人以豪放洒脱、追求卓越的感觉。这首诗词展现了李白作为唐代伟大诗人的风范和独特性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李白 (共981首诗)

大李杜,酒中八仙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