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长桥上”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明日长桥上”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杂曲歌辞·壮士行》

“明日长桥上”的上一句是:贺酒纷号呶

“明日长桥上”的下一句是:倾城看斩蛟

"明日长桥上"平仄韵脚

拼音:míng rì cháng qiáo shàng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二养  (仄韵) 去声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杂曲歌辞·壮士行

刘禹锡 唐朝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

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茆。

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

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

悍睛忽星坠,飞血溅林梢。

彪炳为我席,膻腥充我庖。

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号呶。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诗词解读

杂曲歌辞·壮士行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

阴风吹动寒郊地,猛虎正在咆哮。

慢慢前进到被烧毁的地方,连连怒吼入高草丛。

壮士骑马离去,马镫前弯曲的玉车轮。

喝令它们停在原地,一声发出像金属相撞的声音。

凶恶的眼睛突然掉下,飞溅血液点缀着树梢。

被称赞为我的宴席上,膻味充满我的灶。

里面的人高兴地除去灾害,欢呼着庆贺酒。

明天在长桥上,整个城市的人们来看斩杀巨龙。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壮士勇猛无畏、英勇杀敌的场景。诗人把壮士比作猎虎人,他们勇敢地前行,无惧寒风和猛虎的威胁。壮士们所到之处,四周纷纷杀气腾腾,战斗异常激烈。他们用精准的箭矢射中虎眼,残忍地割去了它们的眼睛,血溅四周。壮士们的勇猛行为,使得人们庆贺他们的胜利。

赏析:

《壮士行》是刘禹锡的一首骑射歌曲。诗中笔调豪放、气势磅礴,描绘了壮士英勇作战的激烈场景。通过描写阴风、咆哮的猛虎等细节,为读者传达了战场的凶险气氛。壮士以强大的勇气和准确的射击技巧,战胜了敌人,取得了胜利。整首诗气势磅礴,节奏紧凑,用词准确生动,给人以视听的冲击,展示了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威武形象。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战胜灾难、恢复安定的盼望和喜悦之情。整体上,《壮士行》以其豪放的语言风格和饱满的情感,展现了壮士英勇无畏的形象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使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诗人对英雄壮举的赞美和致敬。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共723首诗)

刘白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