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注桃花舒小红”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点注桃花舒小红”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江雨有怀郑典设》

"点注桃花舒小红"平仄韵脚

拼音:diǎn zhù táo huā shū xiǎo hóng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江雨有怀郑典设

杜甫 唐朝

春雨暗暗塞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

乱波分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

谷口子真正忆汝,岸高瀼滑限西东。

诗词解读

江雨有怀郑典设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江雨有怀郑典设》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春雨暗暗塞峡中,

早晚来自楚王宫。

乱波分披已打岸,

弱云狼藉不禁风。

宠光蕙叶与多碧,

点注桃花舒小红。

谷口子真正忆汝,

岸高瀼滑限西东。

中文译文:

春雨悄然笼罩峡谷之间,

时而早、时而晚,源自楚王的宫殿。

狂乱的波浪撕开了沿岸,

脆弱的云朵被散乱地吹来,无法抵挡风势。

宠爱的光芒映照着蕙叶和茂密的树木,

点缀在桃花上,如同点点绽放的小红点。

山谷口,子夜时分,我真切地想起了你,

高崖陡峭,江水湍急,限制着东西方向的远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春雨绵绵的江岸之上,怀念楚王郑典设的情感。诗中表现出了江岸春雨的景象,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也映射出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诗中的“春雨暗暗塞峡中”描绘了江雨笼罩下的山谷景色,使人感受到一种悠远、幽静的氛围。句句皆写景,以形容词如“乱波”、“弱云”来形容风雨的狂猛与柔弱,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描写的层次感。

“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表现了春雨之后大自然万物的生机勃发。蕙叶与桃花成为了春雨中的亮点,点缀在碧绿之中,映衬出生机勃发的景象。

“谷口子真正忆汝,岸高瀼滑限西东”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往事的怀念之情。谷口、子夜、岸高等词语都传递着深沉的情感。通过对楚王郑典设的回忆,诗人展现出对往昔友情的眷恋,也映射出自身的离情别绪。

总之,这首诗以唯美的自然景色和深情的人物回忆交织,展现了诗人杜甫细腻的感受和对过去的思念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对逝去岁月和友情的怀念之情,使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呈现出美丽的自然景色。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