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玉关情”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总是玉关情”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少年游》

"总是玉关情"平仄韵脚

拼音:zǒng shì yù guān qíng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少年游

晏几道 宋朝

西楼别后,风高露冷,无奈月分明。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王孙此际,山重水远,何处赋西征。

金闺魂梦枉丁宁。

寻尽短长亭。

诗词解读

少年游翻译、赏析和诗意

《少年游》是晏几道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楼别后,风高露冷,

无奈月分明。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

总是玉关情。

王孙此际,山重水远,

何处赋西征。

金闺魂梦枉丁宁。

寻尽短长亭。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少年在离别时的心情。少年站在西楼上,风很大,露水很冷,明亮的月光下无法掩饰他心中的忧伤。看着飞鸿的影子飞过,听着远处捣衣砧的声音,他总是想起与心爱的人分离时的情景。少年此时正身处陌生的地方,山高水长,不知道何处能够表达自己对西行征程的思念之情。他内心深处的感受像金闺中的女子,无法实现梦想,只能空悲无奈。他不停地寻找着短短的长亭,希望找到一处可以停留和倾诉的地方。

赏析:

《少年游》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少年在离别时的情感体验。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隐喻的手法,将少年内心的寂寞和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诗词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首先,诗词中的自然景物增强了离别的凄凉氛围。风高露冷、月分明,形容了离别时的寒冷和明亮的月光。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外在环境的变化,也隐喻了少年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其次,诗词中的隐喻手法丰富了情感表达。飞鸿影里、捣衣砧外,借景抒发了少年对离别时的回忆和思念之情。这些景物与少年的心境相呼应,使得诗词更具意境和抒情效果。

最后,诗词的结尾给人以遗憾和无奈之感。金闺魂梦枉丁宁,表达了少年内心深处对于美好生活和梦想的渴望,但却因为现实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寻尽短长亭,则暗示了少年在陌生环境中寻找归属和依靠的过程,但却无法找到理想的归宿。

《少年游》通过对离别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少年在陌生环境中的孤独和无助。同时,诗词中蕴含的对于理想和归属的追求,以及现实的无奈和困顿,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词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少年时代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晏几道 (共402首诗)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