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歌扇影飘”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临歌扇影飘”出自唐朝诗人李峤的《雪》

李峤 唐朝

瑞雪惊千里,同云暗九霄。

地疑明月夜,山似白云朝。

逐舞花光动,临歌扇影飘。

大周天阙路,今日海神朝。

诗词解读

雪翻译、赏析和诗意

《雪》

瑞雪惊千里,

同云暗九霄。

地疑明月夜,

山似白云朝。

逐舞花光动,

临歌扇影飘。

大周天阙路,

今日海神朝。

中文译文:

祥瑞的雪震惊了千里,

与云一样遮盖了九霄。

大地仿佛明亮的月夜,

山峦看起来像晨曦中的白云。

雪花随舞动着花光,

影子随歌声飘荡飞扬。

庄严的天阙之路,

今天是海神降临的日子。

诗意:

这首诗以雪为主题,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壮美景象。诗人通过雪的形象来表达对祥瑞的赞颂和致敬。他将雪与云、月、山等元素进行类比,形象地刻画出了雪花的纷飞和遮蔽天空的壮丽景象。同时,诗中还流露出对大自然的钦佩之情,将大自然与神明相联系,赋予了诗歌更加庄严肃穆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工整的艺术语言,描绘了冬季的壮丽雪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诗人抒发了对生活美好的赞叹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以雪的瑞气和遮蔽天空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对生命力量和自然力量的敬仰和致敬。同时,诗中还呈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神明的崇拜和庄严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宏伟而崇高的气势。

通过描绘雪的美景,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之处,也表达了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这首诗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祥瑞,也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神明的崇拜。整体上,这首诗既展现了唐代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神圣的敬畏之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李峤 (共200首诗)

文章四友,苏李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

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但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