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雨动华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飞雨动华屋”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立秋雨院中有作》

“飞雨动华屋”的上一句是:大火复西流

“飞雨动华屋”的下一句是:萧萧梁栋秋

"飞雨动华屋"平仄韵脚

拼音:fēi yǔ dòng huá wū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立秋雨院中有作

杜甫 唐朝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

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

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

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

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

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诗词解读

立秋雨院中有作翻译、赏析和诗意

中文译文:立秋的时候院中下起了雨,山中的云彩飘行到绝迹之处,大火从西方重新燃起。飞雨打动华屋,瑟瑟秋风吹拂梁栋。一路艰难使我感到愧疚,晚年的牙齿再借来前期的棋局。早晨已经消耗了拜访朝廷的精力,无所作为。解开衣衫打开北方的门户,躺在高枕对着南楼。树木湿润、风凉透心,江河喧闹、水气上浮。礼节宽宏使人心中舒适,节令清爽使病痛微瘳。君主将要回来调整国政,而我却要去访问旧日的丘陵。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秋天的田园诗。诗人通过描绘立秋时的景物和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岁月的感慨和对逝去岁月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了立秋时山中云彩飘行,大火重新燃起的景象,暗喻着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诗人以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的描写,表现了秋天的凉爽和深沉的氛围。

诗人在诗中自述自己的困境和内心的矛盾: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他感叹自己在追求仕途上的艰辛和付出,但却无所作为,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他仍然保持着乐观和豁达的态度,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展现了诗人对逆境的坦然和对自然的思索。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期望。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他希望君主能够回来调整国家的政策,恢复社会的稳定,而他自己则要去访问旧日的丘陵,寻找旧日的记忆和自我。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景色和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唐代诗人杜甫深沉的思想和对人生和社会的关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ì qiū yǔ yuàn zhōng yǒu zuò
立秋雨院中有作

shān yún xíng jué sāi, dà huǒ fù xī liú.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
fēi yǔ dòng huá wū, xiāo xiāo liáng dòng qiū.
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qióng tú kuì zhī jǐ, mù chǐ jiè qián chóu.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
yǐ fèi qīng chén yè, nà chéng zhǎng zhě móu.
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
jiě yī kāi běi hù, gāo zhěn duì nán lóu.
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
shù shī fēng liáng jìn, jiāng xuān shuǐ qì fú.
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lǐ kuān xīn yǒu shì, jié shuǎng bìng wēi chōu.
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
zhǔ jiàng guī diào dǐng, wú hái fǎng jiù qiū.
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