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得铸甲作农器”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焉得铸甲作农器”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蚕谷行》

“焉得铸甲作农器”的下一句是:一寸荒田牛得耕

蚕谷行

杜甫 唐朝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诗词解读

蚕谷行翻译、赏析和诗意

《蚕谷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农民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丰收的期望。

诗词中文译文:

天下的郡国都向着万城进发,

没有一座城池没有军队。

为何不将军装铸造成农具,

在一寸荒田上让牛得以耕作。

当牛完成耕作,蚕也长成。

不用烈士们的泪水浸润,

男人们用五谷充饥,女人们用丝织布,

走在田间唱着欢快的歌曲。

诗词的诗意是关注农民的艰辛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杜甫用对比的手法,将全国各地的城市形容为繁华盛大的万城,但它们都需要有军队保卫,无一例外。他认为,如果将军装铸造成农具,让所有的农田都能得到耕作,农民将不再受到战乱的困扰,他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幸福美满。诗中所提到的蚕和丝的意象,象征着农民的努力和希望,通过劳作他们可以换取自己所需的食物和衣物。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了农民的心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杜甫通过对农民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战乱的关切,他希望通过农民的劳动,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整首诗词朴实无华,寥寥数语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án gǔ xíng
蚕谷行

tiān xià jùn guó xiàng wàn chéng, wú yǒu yī chéng wú jiǎ bīng.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yān dé zhù jiǎ zuò nóng qì,
焉得铸甲作农器,
yī cùn huāng tián niú dé gēng.
一寸荒田牛得耕。
niú jǐn gēng, cán yì chéng.
牛尽耕,蚕亦成。
bù láo liè shì lèi pāng tuó,
不劳烈士泪滂沱,
nán gǔ nǚ sī xíng fù gē.
男谷女丝行复歌。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