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功业谩亏成”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世间功业谩亏成”出自宋朝诗人张孝祥的《西江月》

“世间功业谩亏成”的上一句是:向来水北山人

“世间功业谩亏成”的下一句是:华发萧萧满镜

西江月

张孝祥 宋朝

盖未知其事,重为感叹,赋此

不识平原太守,向来水北山人。

世间功业谩亏成。

华发萧萧满镜。

幸有田园故里,聊分风月江城。

西湖西畔晚波平。

袖手时来照影。

诗词解读

西江月翻译、赏析和诗意

《西江月》

盖未知其事,重为感叹,

赋此不识平原太守,

向来水北山人。

世间功业谩亏成,

华发萧萧满镜。

幸有田园故里,

聊分风月江城。

西湖西畔晚波平,

袖手时来照影。

中文译文:

我无法了解其中的事情,只是深感叹息,

写下这首不识平原太守的诗,

向来是个居住在水北山的人。

世间的功业往往难以继承,

头发已经花白,照在镜子中。

幸好还有田园故里,

暂时分享江城的风景和月色。

西湖西岸晚上波平静,

我闲庭信步来照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西江月》是宋代张孝祥创作的作品。诗人对于世间功业的虚幻与不稳定感到深深的失望和感叹。他无法理解世间的事物,对于所谓的平原太守一事毫不知情,只是以此为引子,表达了自己的心绪。诗人自称"水北山人",意味着他喜欢隐居于山水之间,远离尘嚣。他面对世间的功业,感觉虚无而徒劳,仿佛华发已经花白,时间的流逝使他感到无奈。

然而,诗人并不完全消沉,他幸运地拥有一片田园故里,可以在江城的风景和月色中找到些许慰藉。他将自己的心情与西湖西畔的晚波平静的景象相较,展现出一种宁静与安详的氛围。最后两句"袖手时来照影",表达了诗人闲庭信步的心态,他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境遇,以宁静的心态观察、思考和感悟。

整首诗以自然山水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失望和对于世事的淡漠,同时透露出一份深沉的宁静和豁达。通过对比和对照,诗人表达了对功业虚幻和时光流转的理解,以及对于平淡生活中的宁静和自在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表达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交融,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张孝祥 (共220首诗)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