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散马蹄”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清晨散马蹄”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白露》

白露

杜甫 唐朝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诗词解读

白露翻译、赏析和诗意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中文译文:

白露时节,甜美的团子开始制作,清晨马蹄声随之散去。

果园里石树成行地开花,船只从江溪中穿过。

我倚在几旁欣赏水中的鱼儿的欢乐,快马回头,急忙的鸟儿在栖息。

渐渐地知道秋季的果实是美丽的,幽径上可能有许多别人走过的蹊径。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诗人杜甫的生活景象和内心感受。白露是秋季的一种气象现象,他以此开篇,将时间和主题明确地呈现出来。接着,他描述了园中的果树开花景象和自己乘船游览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受。

接下来,他以凭几(凭借着桌前的几)来静静观赏水中的鱼儿,表现出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回鞭急鸟栖这句描述了他快马回头时鸟儿的飞翔,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

最后两句表达了他渐渐了解和感受到秋季果实之美和幽径之中可能存在的蹊径。通过这首诗,杜甫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时也让读者产生对美好事物和人生的思考和憧憬。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bái lù
白露

bái lù tuán gān zǐ, qīng chén sàn mǎ tí.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pǔ kāi lián shí shù, chuán dù rù jiāng xī.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píng jǐ kàn yú lè, huí biān jí niǎo qī.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jiàn zhī qiū shí měi, yōu jìng kǒng duō qī.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