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袷玉郎寄桃叶”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白袷玉郎寄桃叶”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染丝上春机》

“白袷玉郎寄桃叶”的上一句是:彩线结茸背复叠

"白袷玉郎寄桃叶"平仄韵脚

拼音:bái jiá yù láng jì táo yè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六叶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染丝上春机

李贺 唐朝

玉罂泣水桐花井,蒨丝沉水如云影。

美人懒态燕脂愁,春梭抛掷鸣高楼。

彩线结茸背复叠,白袷玉郎寄桃叶,为君挑鸾作腰绶,愿君处处宜春酒。

诗词解读

染丝上春机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染丝上春机》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玉罂泣水桐花井,

蒨丝沉水如云影。

美人懒态燕脂愁,

春梭抛掷鸣高楼。

彩线结茸背复叠,

白袷玉郎寄桃叶,

为君挑鸾作腰绶,

愿君处处宜春酒。

中文译文:

玉罂泪水滴入桐花井,

蒨丝沉入水中如云影。

美人懒散的姿态,妆罐中的胭脂愁苦,

春梭抛掷,高楼中发出声响。

彩线缠绕在茸茸的织机上,

白色袷裙的玉郎寄去桃叶,

为君挑选凤凰作为腰绶,

愿君在每个地方都能尽情享受春天的美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富有情调的春日场景。诗中以唐代诗人李贺独特的形象化表达方式,充满了浓郁的唐代风情。

首先,诗中描述了一口玉罂(一种古代的水罐)中的泪水滴入桐花井,形容了春天的湿润和悲伤之情。接着,诗人描绘了蒨丝(一种细丝)沉入水中如云影,展现了细腻而柔软的画面。

接下来,诗人以美人的懒散姿态和妆罐中的胭脂表达了美人的忧愁之情。美人懒散的姿态与春天的悠闲氛围相呼应,而胭脂的愁苦则暗示了美人内心的痛苦和忧伤。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春天织机的景象。春梭(织机上的梭子)抛掷,发出高楼中的声响,形象地描绘了织机的运转和声音的鸣响。

最后,诗人描述了彩线缠绕在茸茸的织机上,白色袷裙的玉郎寄去桃叶,为君挑选凤凰作为腰绶。这里通过织机、彩线、袷裙和腰绶等形象,将美丽的春天与爱情、婚姻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柔美和情感的丰富。同时,诗人通过对美丽景物的描绘,寄托了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李贺 (共238首诗)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