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地角有穷时”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天涯地角有穷时”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玉楼春》

"天涯地角有穷时"平仄韵脚

拼音:tiān yá dì jiǎo yǒu qióng shí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玉楼春

晏殊 宋朝

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诗词解读

玉楼春翻译、赏析和诗意

《玉楼春》是一首宋代晏殊的诗词,描述了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

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

只有相思无尽处。

诗意:

这首诗词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相思的深切感受。通过描绘绿柳和芳草长满了长亭的路,诗人抒发了年轻人容易离开他人的情感态度。接着,他描述了在楼上醒来时听到的残余的梦幻般的钟声,以及在花下感受到的离别的情感,这是三月的雨水滋润着花朵。诗人感叹无情的离别并不像多情的相思那般痛苦,就像一寸丝线可以成千上万的缕一样,相思之苦无法计量。最后,诗人表达了相思之情无处不在,无论是在天涯海角还是在心灵深处,都无法摆脱。

赏析:

《玉楼春》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描绘了离别和相思的主题,体现了宋代词人晏殊才情的独特魅力。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而细腻,绿杨和芳草长满了长亭路,营造出一个春天的氛围。作者通过描写楼头的残梦和花底的离情,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对离别的感受。诗的最后,作者以巧妙的语言描述了相思之情的无尽无穷,表达了他对思念之苦的深刻体验。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情感真挚,给人一种深深的共鸣与感动。它揭示了人们在离别和相思中所面临的痛苦和无奈,以及这种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普遍性和持久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晏殊 (共379首诗)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