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待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岁月不待人”出自宋朝诗人张耒的《夏夜二首》

“岁月不待人”的下一句是:吾年已蹉跎

夏夜二首

张耒 宋朝

受暑若作釜,付之无如何。

岂阴阳知争,变起一刹那。

西风卷屋茅,澍雨如江河。

振衣欲露坐,濯此寒滂沱。

烹鱼晓沽酒,醉卧仰屋歌。

岁月不待人,吾年已蹉跎。

诗词解读

夏夜二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夏夜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夏夜二首

受暑若作釜,付之无如何。

岂阴阳知争,变起一刹那。

西风卷屋茅,澍雨如江河。

振衣欲露坐,濯此寒滂沱。

烹鱼晓沽酒,醉卧仰屋歌。

岁月不待人,吾年已蹉跎。

译文:

夏夜二首

炎热如锅炉,无法摆脱。

阴阳之间,变幻只在一瞬间。

西风卷起茅草,雨水如江河。

摇动衣袖欲露身,洗涤这寒冷的滂沱。

烹鱼,清晨购酒,醉卧仰望屋顶歌唱。

岁月不等人,我的年华已经虚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夏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岁月虚度的感慨。

首先,诗中描述了夏夜的炎热,以“受暑若作釜,付之无如何”来形容炎热难耐的感觉。作者感叹自己无法摆脱这种炎热,暗示了人们在夏夜中的无奈和无力。

接着,诗中提到了阴阳之间的变幻,以及西风卷起茅草、雨水如江河的景象。这些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变化,暗示了人生短暂而无常的特点。

然后,诗中出现了作者欲露身体的意象,以及烹鱼、购酒、醉卧仰望屋顶歌唱的场景。这些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享受和放纵,同时也透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悲伤。

最后,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己年华虚度的懊悔。作者认识到岁月不等人,而自己的年华已经虚度,这种感慨和悔恨在整首诗中贯穿始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夏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年华虚度的感慨和悔恨,同时也展示了对生活的享受和放纵。这种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深刻的诗意和赏析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张耒 (共2235首诗)

苏门四学士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