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如春梦不多时”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来如春梦不多时”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御街行》

“来如春梦不多时”的上一句是: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平仄韵脚

拼音:lái rú chūn mèng bù duō shí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御街行

欧阳修 宋朝

夭非华艳轻非雾。

来夜半、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何处。

乳鸡酒燕,落星沈月,紞紞城头鼓。

参差渐辨西池树。

朱阁斜欹户。

绿苔深径少人行,苔上屐痕无数。

遗香余粉,剩衾闲枕,天把多情赋。

诗词解读

御街行翻译、赏析和诗意

《御街行》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御街行

夭非华艳轻非雾。

来夜半、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何处。

乳鸡酒燕,落星沉月,紞紞城头鼓。

参差渐辨西池树。朱阁斜欹户。

绿苔深径少人行,苔上屐痕无数。

遗香余粉,剩衾闲枕,天把多情赋。

中文译文:

在御街上行走

美丽非华丽,轻盈非薄雾。

来时是在午夜,离去时到天明。

来时如同春梦,稍纵即逝,离去如同朝云,不知去向。

乳鸡啼鸣,酒杯碰撞,落星沉月,城头的鼓声阵阵。

逐渐分辨出西池树的影子,朱阁斜倚着门户。

青苔深厚的小径很少有人走过,苔上留下了无数屐痕。

残留的香气和余粉,剩下的衾被和闲枕头,天地间留下了多情的诗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夜晚在御街上行走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繁华世界的感受和思考。

诗词开篇用“夭非华艳轻非雾”,以简练而贴切的语言形容了街道上繁华的景象,突出了夜晚的灯火辉煌和喧嚣的氛围。接着,诗人运用比喻,将来往人流比作春梦和朝云,表达了繁华的瞬息即逝和无法追寻的特性。

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街上的喧嚣声,乳鸡的啼鸣、酒杯的碰撞、星星的闪烁和月亮的沉寂,以及城头上的鼓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繁忙的街道之中。随后,通过描绘西池树的倒影、朱阁的倾斜和绿苔深径的人迹罕至,进一步烘托了夜晚的寂静和凄凉。

最后两句以“遗香余粉,剩衾闲枕”来形容御街的魅力和多情之处,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繁华背后的人情世故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营造了一种迷离、幻化的情绪,展示了欧阳修深刻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受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欧阳修 (共1188首诗)

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