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者五六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冠者五六人”出自宋朝诗人苏辙的《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冠者五六人"平仄韵脚

拼音:guān zhě wǔ liù rén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苏辙 宋朝

西湖虽不到,甘井窃余凉。

三伏罢饮酒,桂浆携一觞。

冠者五六人,起舞互低昂。

人生有离合,此欢未易忘。

诗词解读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湖虽然不能到达,甘井偷得些许凉爽。

三伏天结束了痛饮,我带着桂浆来一杯。

几位身着冠冕的年轻人,起舞互相鞠躬致意。

人生中有离别和相聚,这份欢乐难以忘怀。

诗意:

这首诗是苏辙在看到自己的儿侄唱和自己的诗作之后所写下的。诗中描绘了作者无法亲自前往西湖的景色,但通过甘井(一种泉水),他依然能够感受到一丝清凉。诗人提到三伏天结束后,他带着桂浆(一种饮品)前来,与几位年轻人一起起舞,并彼此致意。诗人通过这些场景传达了人生中离别和相聚的常态,以及这份欢乐的珍贵和难以忘怀。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生活中短暂而宝贵的欢乐的感悟。诗中的西湖和甘井,虽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但更多地是为了突出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作者无法亲自到达西湖,但通过甘井的微凉,他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好。这种感受是一种对生活中微小而珍贵瞬间的领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恩和对欢乐的珍视。

诗中的舞蹈场景,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中离别和相聚的主题。几位年轻人相互起舞,彼此鞠躬致意,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这种互动中的离合和相聚,代表了生活中的变迁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通过这种情景的描绘,诗人向读者传达了人生中离别和相聚的常态,以及这份欢乐的珍贵和难以忘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微小而珍贵的欢乐的感悟。诗人通过西湖、甘井和舞蹈的场景,传达了人生中离别和相聚的主题,呈现了生活的变迁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这首诗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发读者对生活中快乐和人情的思考,展示了苏辙独特的诗词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iàn ér zhí chàng chóu cì yùn wǔ shǒu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xī hú suī bú dào, gān jǐng qiè yú liáng.
西湖虽不到,甘井窃余凉。
sān fú bà yǐn jiǔ, guì jiāng xié yī shāng.
三伏罢饮酒,桂浆携一觞。
guān zhě wǔ liù rén, qǐ wǔ hù dī áng.
冠者五六人,起舞互低昂。
rén shēng yǒu lí hé, cǐ huān wèi yì wàng.
人生有离合,此欢未易忘。

作者信息

苏辙 (共2117首诗)

三苏,唐宋八大家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