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苦炎热”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人皆苦炎热”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补唐文宗柳公权联句?并引?》

“人皆苦炎热”的上一句是:故为足成其篇云

“人皆苦炎热”的下一句是:我爱夏日长

"人皆苦炎热"平仄韵脚

拼音:rén jiē kǔ yán rè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九屑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补唐文宗柳公权联句?并引?

苏轼 宋朝

.宋玉对楚王:“此独大王之雄风也,庶人安得而共之?”讥楚王知己而不知人也。

柳公权小子与文宗联句,有美而无箴,故为足成其篇云。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一为居所移,苦乐永相忘。

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四方。

诗词解读

补唐文宗柳公权联句?并引?翻译、赏析和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的《补唐文宗柳公权联句?并引?》,它是苏轼对柳公权的诗作进行评述和补充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宋玉对楚王:“此独大王之雄风也,庶人安得而共之?”讥楚王知己而不知人也。

柳公权小子与文宗联句,有美而无箴,故为足成其篇云。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一为居所移,苦乐永相忘。

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四方。

诗意:

这首诗词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宋玉对楚王赞美他的雄风,但嘲笑他知道自己的才能却不懂得欣赏他人的才能。接着,苏轼评述了柳公权的联句,认为其诗句虽然美丽,但缺乏箴言和警示的深意。随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夏日的喜爱,称人们普遍痛恨炎热,而他却爱夏日的长久。他描绘了南风吹来时殿阁间微凉的景象,并表达了对居所的迁移,使苦和乐永远分离的愿望。最后,他希望言语也能如此平等地传达出这种清凉的感觉,让清阴遍布四方。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话和评述的方式呈现,既有赞美和嘲笑,又有自我表达和寄托。诗人通过对宋玉和楚王的对话,展示了对楚王的批评,暗示了一些人只顾自己而不懂得欣赏他人的才能。接着,诗人对柳公权的联句进行了评价,指出它们缺乏深意和警示,仅仅是美丽的表面。这种评价可以理解为对文人士大夫的一种批判,认为他们应当注重诗词的内涵和社会意义,而不仅仅追求形式和美感。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夏日的独特喜爱,与一般人的痛恨炎热形成鲜明对比。他通过描绘薰风自南来时殿阁微凉的景象,营造出清凉宜人的夏日氛围。同时,他表达了对居所的迁移,希望将苦难和快乐永远分离的愿望。最后,他希望自己的言辞能如同清凉一般,传达到每个角落,带给人们清新的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融合了对人情世故的批判,对美感和内涵的追求,以及对清凉和舒适的向往。它通过对话和自我表达的方式,展示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感悟和对诗词创作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苏轼 (共3459首诗)

苏黄,三苏,苏辛,宋四家,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