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台榭枕巴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君王台榭枕巴山”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滕王亭子》

"君王台榭枕巴山"平仄韵脚

拼音:jūn wáng tái xiè zhěn bā shān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滕王亭子

杜甫 唐朝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诗词解读

滕王亭子翻译、赏析和诗意

《滕王亭子》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滕王亭子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沧桑。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滕王亭子高耸如台,枕临巴山,榭楼层层叠叠,仿佛万丈丹梯可攀登。春日里,修竹丛中传来莺啼声,仙家住处间传来犬吠声,仿佛白云中的仙人家园被警戒声惊扰。清澈的江水流过锦石,伤心的美景使人心碎,嫩蕊绽放的浓花使人目不暇接。人们到现在还在这里唱着远古的牧歌,来到这里游玩的人却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怎样的历史变迁。

这首诗以滕王亭子为背景,通过描绘亭子的壮丽景色,将读者带入一个富有历史感和诗意的环境当中。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亭子的高耸和丹梯的可攀登与修竹中的莺啼、仙家中的犬吠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同时,通过描写清江锦石和嫩蕊浓花,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感动和伤感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虽然现在这里成了游人的胜地,但游客们却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故事。

整首诗以其美丽的描写和深沉的诗意,展示了杜甫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历史的思考。读者在赏析这首诗时,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历史变迁的思索,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联系,引发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téng wáng tíng zi
滕王亭子

jūn wáng tái xiè zhěn bā shān, wàn zhàng dān tī shàng kě pān.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chūn rì yīng tí xiū zhú lǐ,
春日莺啼修竹里,
xiān jiā quǎn fèi bái yún jiān.
仙家犬吠白云间。
qīng jiāng jǐn shí shāng xīn lì, nèn ruǐ nóng huā mǎn mù bān.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
rén dào yú jīn gē chū mù, lái yóu cǐ dì bù zhī hái.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