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宋朝诗人邵雍的《和君实端明洛阳看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上一句是:却笑孟郊穷不惯

和君实端明洛阳看花

邵雍 宋朝

洛阳交友皆奇杰,递赏名园只似家。

却笑孟郊穷不惯,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词解读

和君实端明洛阳看花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君实端明洛阳看花》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洛阳的朋友都是奇才,

互相赏赐名园仿佛自家。

却笑孟郊贫穷不习惯,

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花。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邵雍与朋友共同观赏洛阳花景的情景。洛阳的交友圈子里都是才子佳人,他们互相赠送名园,仿佛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花园。然而,诗中作者嘲笑孟郊,说他贫穷而不习惯这种奢华的生活,以至于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游览完了长安的花景。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洛阳花景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示了邵雍对洛阳花景和交友文化的独特感受。诗中洛阳的朋友们被形容为奇才,交往之间非常亲密,彼此之间互赠名园,表达着友情的深厚和对美好事物的共同欣赏。这种交往方式使得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花园的美景,仿佛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私家花园。

然而,诗人邵雍在描绘这种美好景象的同时,又以一种嘲笑的口吻提到了孟郊。孟郊被描述为一个贫穷的人,不习惯这种奢华的生活。他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看完了长安的花景,这暗示了他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缺乏耐心和深度。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可能在暗示人们要珍惜和细细品味身边的美好,而不是急于追求更多的享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洛阳的花景为背景,通过描绘交友文化和对孟郊的嘲笑,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花景和生活态度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jūn shí duān míng luò yáng kàn huā
和君实端明洛阳看花

luò yáng jiāo yǒu jiē qí jié, dì shǎng míng yuán zhǐ shì jiā.
洛阳交友皆奇杰,递赏名园只似家。
què xiào mèng jiāo qióng bù guàn, yī rì kàn jǐn cháng ān huā.
却笑孟郊穷不惯,一日看尽长安花。

作者信息

邵雍 (共1553首诗)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