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长夜露多”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丛长夜露多”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蒹葭》

蒹葭

杜甫 唐朝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诗词解读

蒹葭翻译、赏析和诗意

英文译文:

Reeds

Reeds, you are broken and cannot defend yourselves,

How will you fare when the autumn wind blows?

For a while, the flowers have snow on their heads,

In several places, leaves sink into the waves.

Frail in body, the spring breeze arrives early,

In clusters, the dew on the grass is plentiful.

On the rivers and lakes, the fallen reeds sway,

I fear the passing of another year.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里蒹葭的状况,既有诗人对葭草颇有同情之意,又从蒹葭的境况剑潑望到世态的议论和对突如其来的岁月过去的不安产生不满之情。他认为蒹葭本身是娇弱易碎的,加上岁月的磨蚀,最终可能无法再抵御自然的侵害。这是散发诗人的慷慨与哀愁,有一种瑰丽而离奇的美感。这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不安。尽管岁月的洗礼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在这一过程中,诗人依然保持了自己的坚持和关怀。正因为如此,诗歌才能够更深刻地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iān jiā
蒹葭

cuī shé bù zì shǒu, qiū fēng chuī ruò hé.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zàn shí huā dài xuě, jǐ chù yè chén bō.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tǐ ruò chūn fēng zǎo, cóng cháng yè lù duō.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jiāng hú hòu yáo luò, yì kǒng suì cuō tuó.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