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迹喜双清”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心迹喜双清”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屏迹三首》

"心迹喜双清"平仄韵脚

拼音:xīn jī xǐ shuāng qīng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屏迹三首

杜甫 唐朝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晚起家何事,无营地转幽。

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

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

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

衰颜甘屏迹,幽事供高卧。

鸟下竹根行,龟开萍叶过。

年荒酒价乏,日并园蔬课。

犹酌甘泉歌,歌长击樽破。

诗词解读

屏迹三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屏迹三首》是杜甫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在幽居生活中的情感和心境。

诗中的“屏迹”指的是隐居,也就是杜甫自己的生活状态。他说自己的生活简朴,喜欢接近自然,与桑麻、雨露、燕雀等物相伴。他听见村鼓急促的声音,看见渔舟轻盈地划过江面,内心感到喜悦和宁静。

诗的第二首描述了杜甫的家庭生活。他提到自己已经白发苍苍,但心境却是喜悦而宁静的。他喜欢在晚上起床时,欣赏竹林的美景,看着自己的身影在江水中荡漾。尽管他失去了学业,生活贫困,但他依然醉心于诗酒之中,不过一个月也不梳头。

诗的最后一首描述了杜甫的生活状态。他说自己已经老去,甘愿隐居,享受着幽静的生活。他看到鸟儿落在竹根上,乌龟从萍叶间穿过,感受到了岁月的荒芜和生活的艰辛。他虽然穷困,但依然能品尝到甘泉的美味,长时间地歌唱,直到酒杯破碎。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喜欢与自然为伴,不受物质的束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虽然生活贫困,但内心依然充满了希望和喜悦。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