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行不尽”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青山行不尽”出自唐朝诗人崔颢的《舟行入剡》

舟行入剡

崔颢 唐朝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

山梅犹作雨,谿橘未知霜。

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

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

诗词解读

舟行入剡翻译、赏析和诗意

《舟行入剡》是唐代崔颢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崔颢乘船游览东阳河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思恋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

山梅犹作雨,谿橘未知霜。

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

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

诗意表达了崔颢乘船从东阳河返回故乡剡县的心情。诗人在泛舟之中,回望东阳的山川景色,发现青山连绵不尽,绿水无穷无尽。此时秋天尚未干燥,大地依旧湿润,江风吹拂着已经有些凉意。山上的梅花还未全部凋谢,而山谷中的橘子还未被霜冻。诗人感叹客人的作品越来越精彩,自己对林公的思念依然未减。最后,诗人惭愧自己无法超越越地的美景,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悔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摹,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美景时光的留恋。诗人以自然景色的描绘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又对客人的文学成就和对已经逝去的时光表示敬佩和留恋之情。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情感,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家乡山水和人文之美的感受,读来让人感叹时光易逝,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崔颢 (共44首诗)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黄鹤楼》。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