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琴看鹤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抱琴看鹤去”出自唐朝诗人李端的《题崔端公园林》

"抱琴看鹤去"平仄韵脚

拼音:bào qín kàn hè qù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题崔端公园林

李端 唐朝

上士爱清辉,开门向翠微。

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

野坐苔生席,高眠竹挂衣。

旧山东望远,惆怅暮花飞。

诗词解读

题崔端公园林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崔端公园林》是一首唐代李端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上士爱清辉,

开门向翠微。

抱琴看鹤去,

枕石待云归。

野坐苔生席,

高眠竹挂衣。

旧山东望远,

惆怅暮花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崔端公园林中的景象和心情。诗人描述了一个高尚的人士,他热爱清新明亮的景色,在清晨打开门户迎接清晨的微风。他怀抱着琴,注视着飞翔的鹤,期待云归。他在野外坐着,茵苔已经长满了他的坐席,晚上他高高地躺在竹榻上,衣服悬挂在竹子上。他远眺着东方的旧山,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看着夕阳下的花儿飞舞,感慨万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崔端公园林为背景,通过描写清晨的景色、飞翔的鹤、苔生的席子和晚上的竹榻,展示了一个追求宁静和纯粹的高尚人士的生活态度。诗中的"上士"一词指的是有高尚品德和情操的人,他们追求清净和高雅的生活。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纯净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人的思乡之情也是这首诗的重要主题之一。他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以望远山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看着夕阳下的花儿飞舞,感到惆怅和伤感。这种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痛。

整首诗情感细腻而内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细腻的表达,展示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对纯净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在艺术上融合了自然景色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展示了唐代诗人的独特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李端 (共257首诗)

大历十才子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