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翠扫雨余天”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峨眉翠扫雨余天”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寄黎眉州》

“峨眉翠扫雨余天”的上一句是:瓦屋寒堆春后雪

“峨眉翠扫雨余天”的下一句是:治经方笑《春秋》学

"峨眉翠扫雨余天"平仄韵脚

拼音:é méi cuì sǎo yǔ yú tiān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寄黎眉州

苏轼 宋朝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君以《春秋》受知于欧阳文忠公,公自号六一居士。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诗词解读

寄黎眉州翻译、赏析和诗意

《寄黎眉州》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寄黎眉州

胶西高处望西川,

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

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

好士今无六一贤。

(君以《春秋》受知于欧阳文忠公,公自号六一居士。)

且待渊明赋归去,

共将诗酒趁流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寄给黎眉州的一首信笺诗。诗人身处胶西高处,远望着西川地区(今四川),而黎眉州则是指黎平和眉山两地。他觉得自己应该在那片孤云落日的边界上。

诗中提到了瓦屋寒堆春后的残雪,峨眉山翠绿的景色被雨水洗净,余天(指天空)重新恢复了明亮。这些景色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变化。

诗人提到了治经方(指欧阳修)对《春秋》学的嘲笑,暗指自己对于学术的态度和观点,认为现在很难找到像欧阳文忠公那样的有才学的人。这里提到了欧阳文忠公自号六一居士,六一是他的号,表示他是六朝之时的学者。

诗的结尾,苏轼说他要等待渊明(指黎眉州的官员)回来,一起共享诗酒,共度光阴流逝的岁月。这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共同欢乐的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的描写为基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学术观点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快乐的向往。诗中情感真挚,意境清新,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才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ì lí méi zhōu
寄黎眉州

jiāo xī gāo chù wàng xī chuān, yīng zài gū yún luò zhào biān.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wǎ wū hán duī chūn hòu xuě, é méi cuì sǎo yǔ yú tiān.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zhì jīng fāng xiào chūn qiū xué, hǎo shì jīn wú liù yī xián.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jūn yǐ chūn qiū shòu zhī yú ōu yáng wén zhōng gōng, gōng zì hào liù yī jū shì.
(君以《春秋》受知于欧阳文忠公,公自号六一居士。
qiě dài yuān míng fù guī qù, gòng jiāng shī jiǔ chèn liú nián.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作者信息

苏轼 (共3459首诗)

苏黄,三苏,苏辛,宋四家,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