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水”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万里长江水”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偶作二首》

"万里长江水"平仄韵脚

拼音:wàn lǐ cháng jiāng shuǐ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偶作二首

刘禹锡 唐朝

终朝对尊酒,嗜兴非嗜甘。

终日偶众人,纵言不纵谈。

世情闲静见,药性病多谙。

寄谢嵇中散,予无甚不堪。

万卷堆床书,学者识其真。

万里长江水,征夫渡要津。

养生非但药,悟佛不因人。

燕石何须辨,逢时即至珍。

诗词解读

偶作二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偶作二首》

终朝对尊酒,嗜兴非嗜甘。

终日偶众人,纵言不纵谈。

世情闲静见,药性病多谙。

寄谢嵇中散,予无甚不堪。

万卷堆床书,学者识其真。

万里长江水,征夫渡要津。

养生非但药,悟佛不因人。

燕石何须辨,逢时即至珍。

中文译文:

偶然作的两首诗

整天对着酒,追求的是兴致而不是甘甜。

一整天偶尔与众人聚在一起,畅谈的话题不拘形式。

看透了世态的闲静,对药性和疾病了解甚深。

寄给嵇中散的信,我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床上堆满了成千上万卷书,只有学者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价值。

长长的长江水,征战的士兵渡过要津。

保养身体不仅仅依靠药物,悟佛也不取决于他人。

燕石不需要过多辨别,逢时即可珍惜。

诗意和赏析:

《偶作二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人情和自然的思考。

第一首诗以饮酒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乐趣的追求。他认为对酒的追求并非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追求内心的兴致和愉悦。与众人交谈时,他并不拘泥于表面的场合和对话,更注重与人的心灵沟通和思想的交流。

第二首诗则展现了作者对世态的洞察和对人生的思考。他观察到世间的喧嚣和浮华,却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他对药性和疾病有深刻的了解,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深刻的认识。在与嵇中散的书信中,他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个人处境的无奈。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珍视。床上堆满了成千上万的书籍,只有真正的学者才能认识其中的真理。长江水宽阔而壮丽,征战的勇士必须渡过它,这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挑战。他认为保养身体和心灵的方法不仅仅依赖于药物,更需要通过深入思考和悟道来实现。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珍贵事物的珍惜,燕石无需过多辨别,只要在合适的时机把握住,便能获得其真正的价值。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酒、人情、世态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乐趣的追求、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智慧和珍贵事物的追求。它展示了刘禹锡独特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同时呈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共723首诗)

刘白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