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田家老瓦盆”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莫笑田家老瓦盆”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

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

杜甫 唐朝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

巢燕养雏浑去尽,红花结子已无多。

黄衫年少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诗词解读

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这首诗词是唐代杜甫创作的《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之一。下面是对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的解析:

莫笑田家老瓦盆,

自从盛酒长儿孙。

倾银注瓦惊人眼,

共醉终同卧竹根。

这里描述了乡村中一个田家的老旧酒吧,虽然使用的是一些简陋的酒器,如瓦盆。然而,从漫长的岁月中,这个田家已经通过盛酒和喝酒的活动,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代。倒酒的动作如此得心应手,以至于美酒仿佛从银杯中流出,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最后,当所有人都醉倒在竹根下时,这个田家的祖辈和后代都在一起。

巢燕养雏浑去尽,

红花结子已无多。

黄衫年少来宜数,

不见堂前东逝波。

诗人转换了视角,开始描述村庄中的其他事物。巢燕养雏的季节已经过去,红花的果实也不再多了。与此同时,黄衫的年轻人如今应该频繁到访,然而,他们再也看不到曾经在堂前的东逝波。

马上谁家白面郎,

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

指点银瓶索酒尝。

最后,诗人描绘了一个神秘的情景。一位白面上清的年轻人骑在马上,下马走到人家的床前坐下。这位年轻人既不熟悉村庄的姓氏,也不通村民家的名字,但他却能向别人指点银瓶,要求品尝酒。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村庄生活中的平凡场景,抒发了诗人对时间和命运的感慨。虽然田家的瓦盆和酒器简陋,然而通过酒的交流,这个家族得以延续。与此同时,岁月的流逝也带走了许多事物,如燕子和花果。最后,诗人通过描绘一个神秘的情景,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词的写作技巧简洁明快,含有浓厚的田园风情,展现了杜甫独特的感知力和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