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八万四千偈”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夜来八万四千偈”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赠东林总长老》
“夜来八万四千偈”的上一句是: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的下一句是:他日如何举似人
"夜来八万四千偈"平仄韵脚
拼音:yè lái bā wàn sì qiān jì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韵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赠东林总长老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诗词解读
赠东林总长老翻译、赏析和诗意
《赠东林总长老》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溪声便是广长舌,
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
他日如何举似人。
诗意:
这首诗以溪水和山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东林寺的长老的赞美和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长老清净高尚的品质的称赞,并反思自己在修行上的不足之处。他提到夜晚写了八万四千偈(即佛经中的偈颂),意味着他在修行中的努力,但他也意识到自己与这位长老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东林总长老的赞美和自省。首句"溪声便是广长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溪水的声音比喻为长舌,意味着长老对佛法的广博知识和智慧。第二句"山色岂非清净身"将山景的宁静与长老的清净身心相联系,表达了长老内心的宁静和超脱。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夜晚写了八万四千偈,表明他在修行上的努力和奉献,但他仍然感到自己远远不及这位长老。最后一句"他日如何举似人"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对自己修行的思考,意味着他希望能够像长老那样脱俗超凡,达到修行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长老高尚品质的赞美和自己修行的反思。诗中的"溪声"和"山色"象征着宁静和清净,与长老的修行境界相呼应。诗人以自己与长老的对比,表达了对长老的敬仰和向往,并勉励自己在修行上继续努力。整首诗既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感,又表达了对修行境界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