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地上仙”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逍遥地上仙”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醉后狂吟十韵(来章有移家惟醉和之句)》

"逍遥地上仙"平仄韵脚

拼音:xiāo yáo dì shàng xiān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酬乐天醉后狂吟十韵(来章有移家惟醉和之句)

刘禹锡 唐朝

散诞人间乐,逍遥地上仙。

诗家登逸品,释氏悟真筌。

制诰留台阁,歌词入管弦。

处身于木雁,任世变桑田。

吏隐情兼遂,儒玄道两全。

八关斋适罢,三雅兴尤偏。

文墨中年旧,松筠晚岁坚。

鱼书曾替代,香火有因缘。

欲向醉乡去,犹为色界牵。

好吹杨柳曲,为我舞金钿。

诗词解读

酬乐天醉后狂吟十韵(来章有移家惟醉和之句)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回答乐天醉酒后疯狂吟诗十首(朋友移家只有醉酒才能和他搭调)

诗意: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酒后的豪放心情和对人生的洞察。作者把自己比作逍遥的仙人,既能欣赏人间的快乐,又能追求真理。他在文人雅集中留下佳作,也在佛教寺庙领悟道理。他的才华使得他不仅在政府中受到重用,还能以歌词的形式表达情感。他看待世事如同游离于尘世的鸿雁,任由世事变迁。他既有官员的隐居心思,又有儒家和道家的智慧。在完成了官方的文案之后,他对三种雅兴尤其偏爱。他对文学和书法的热爱始于青年时期,而他对音乐和舞蹈的热爱,则始于晚年。他的才华曾经战胜过时光和困境,像竹子一样,说话依然 eloquoently,像松树一样,立场依然坚定。虽然书信曾经取代过他的诗作,尘世烟火的烟雾,也曾与他有缘。他渴望去醉乡,但还被尘世的诱惑所牵扯。他希望以他的笔为杨柳曲吹奏,以他的舞姿舞动金钿。

赏析:这首诗词展示了刘禹锡丰富的才华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他以几个字勾勒出自己在酒后的豪放心情和对世事的洞察,表达了对快乐和真理追求的渴望。诗词描绘了他在政府和文坛的成就,也表达了他对音乐和舞蹈的热爱。通过比喻,他展示了自己对世事的淡然和对尘世的隐忍。他的才华和智慧使得他能够同时享受尘世的快乐和追求真理的境界。诗词的结尾表达了他对离世的渴望,同时也展示了他想用自己的才华为世界带来美好的愿望。整首诗词感觉豪放而奔放,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人生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hóu lè tiān zuì hòu kuáng yín shí yùn lái zhāng yǒu yí jiā wéi zuì hé zhī jù
酬乐天醉后狂吟十韵(来章有移家惟醉和之句)

sǎn dàn rén jiān lè, xiāo yáo dì shàng xiān.
散诞人间乐,逍遥地上仙。
shī jiā dēng yì pǐn, shì shì wù zhēn quán.
诗家登逸品,释氏悟真筌。
zhì gào liú tái gé, gē cí rù guǎn xián.
制诰留台阁,歌词入管弦。
chǔ shēn yú mù yàn, rèn shì biàn sāng tián.
处身于木雁,任世变桑田。
lì yǐn qíng jiān suì, rú xuán dào liǎng quán.
吏隐情兼遂,儒玄道两全。
bā guān zhāi shì bà, sān yǎ xìng yóu piān.
八关斋适罢,三雅兴尤偏。
wén mò zhōng nián jiù, sōng yún wǎn suì jiān.
文墨中年旧,松筠晚岁坚。
yú shū céng tì dài, xiāng huǒ yǒu yīn yuán.
鱼书曾替代,香火有因缘。
yù xiàng zuì xiāng qù, yóu wèi sè jiè qiān.
欲向醉乡去,犹为色界牵。
hǎo chuī yáng liǔ qū, wèi wǒ wǔ jīn diàn.
好吹杨柳曲,为我舞金钿。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共723首诗)

刘白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