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客尚在”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秋分客尚在”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晚晴》

晚晴

杜甫 唐朝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诗词解读

晚晴翻译、赏析和诗意

《晚晴》

返照斜初彻,

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

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

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

竹露夕微微。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夕阳倾斜刚刚渐渐失去光辉,

飘浮的云朵稀薄又未归去。

江面上的彩虹明亮远处落下,

山峡间的雨滴还在纷纷飘落。

野鸭和候鸟最终飞得更高,

野兽觉得自己肥胖了。

秋分过后,游客还在景区里,

竹叶上的露水微微泛着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的方式,展现了夕阳下的江湖景象。诗人通过描绘返照、浮云、彩虹、雨滴、野鸟和野兽等多个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秋天的深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其中的返照、彩虹和雨滴等现象,不仅赋予了景色以美感,还烘托着秋天的丰收和宁静。而野鸟和野兽的形象,则展现了自然界在秋天里的生机和活力。整首诗情绪温和,意境宁静,使人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此外,诗人还通过暗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寄寓了对人类生活的思考。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体现了杜甫那种旷达豪放和对自然界的深入观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ǎn qíng
晚晴

fǎn zhào xié chū chè, fú yún báo wèi gu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jiāng hóng míng yuǎn yǐn, xiá yǔ luò yú fēi.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fú yàn zhōng gāo qù, xióng pí jué zì féi.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qiū fēn kè shàng zài, zhú lù xī wēi wēi.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