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二桃杀三士”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惧谗》

“二桃杀三士”是诗词惧谗的第一句

“二桃杀三士”的下一句是:讵假剑如霜

"二桃杀三士"平仄韵脚

拼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惧谗

李白 唐朝

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

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

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

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诗词解读

惧谗翻译、赏析和诗意

《惧谗》

二桃杀三士,

讵假剑如霜。

众女妒蛾眉,

双花竞春芳。

魏姝信郑袖,

掩袂对怀王。

一惑巧言子,

朱颜成死伤。

行将泣团扇,

戚戚愁人肠。

中文译文:

两颗桃子害死了三个士兵,

难道这把剑不是真剑而像霜一样?

众女子嫉妒蛾眉的美,

两朵花争相斗艳。

魏姝相信郑袖的话,

掩着袖子面对怀王。

一个被巧言迷惑的子弟,

红颜成了死伤。

行将泪水滴在手扇上,

伤心痛苦如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诽谤和谎言带来的伤害的忧虑。作者通过“二桃杀三士”来比喻恶意中伤他人,表示谣言的力量可以毁灭是非,这也是他感到恐惧的原因。接着,他借用“讵假剑如霜”的形象暗示,虽然谣言没有实质性的伤害力,但它像冰冷的寒霜一样能够冻结人们的心灵,让人心生畏惧。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将目光转向了女性之间的嫉妒竞争。他表达了众女子对美貌的渴望,并暗示这种嫉妒竞争会带来伤害。通过描写魏姝和郑袖的故事,作者指出巧言谎语可以成为伤害别人的武器,美貌可以成为伤害和悲伤的来源。

最后,作者以自己的身世经历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愁绪。他描绘了自己行将泣出的情景,表达了对谣言和恶意中伤的悲痛和困扰。

整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表达了对诽谤和谎言的忧虑以及对人性的思考。虽然诗中运用了具体的情境和描写,但蕴含的是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是充满智慧和敏锐观察力的作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ù chán
惧谗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jù jiǎ jiàn rú shuāng.
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zhòng nǚ dù é méi, shuāng huā jìng chūn fāng.
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
wèi shū xìn zhèng xiù, yǎn mèi duì huái wáng.
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
yī huò qiǎo yán zi, zhū yán chéng sǐ shāng.
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
xíng jiāng qì tuán shàn, qī qī chóu rén cháng.
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作者信息

李白 (共981首诗)

大李杜,酒中八仙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