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谤誉何劳问”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纷纷谤誉何劳问”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感旧》

“纷纷谤誉何劳问”的上一句是:百年犹有未更尝

“纷纷谤誉何劳问”的下一句是:但觉邯郸一梦长

"纷纷谤誉何劳问"平仄韵脚

拼音:fēn fēn bàng yù hé láo wèn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三问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感旧

陆游 宋朝

莫笑山翁老欲僵,壮年曾及事高皇。

雕戈北出戍穷塞,华表东归悲故乡。

万事固难轻忖度,百年犹有未更尝。

纷纷谤誉何劳问,但觉邯郸一梦长。

诗词解读

感旧翻译、赏析和诗意

《感旧》是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诗,描写了作者对自己年龄增长、经历的反思和思考,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担忧。

诗中开篇作者自嘲为“山翁”,感慨自己年老将至,但在壮年时曾有过为国家效力的经历,曾参与或见证了一些重大的事件。他曾经在北方进行战斗,出征边境,远离故乡。在战争中,他曾以战士的姿态出征,为国家守卫边疆而奋斗。

然而,时间如梭,岁月不停流转。如今,华表已成为故乡的一道乐章,东归回来的时候,感叹着时间的荏苒,感慨岁月的更迭,对故乡的留连之情油然而生。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种种事物的不确定和思考。他说万事固然难以轻忖度量,即使经历过百年岁月,也未必能深刻理解其中的种种事情。无论是荣誉还是诋毁,都不值得过多追问,他觉得这一切纷纷扰扰的事情不过是邯郸一梦,稍纵即逝。

这首诗以个人和时光为线索,抒发了作者的触动和思考。通过对个体经历和人生历程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时间的压迫感。整首诗意深远,通过现实与虚幻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不可捉摸,展示了人在时间面前的渺小和无常。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ǎn jiù
感旧

mò xiào shān wēng lǎo yù jiāng, zhuàng nián céng jí shì gāo huáng.
莫笑山翁老欲僵,壮年曾及事高皇。
diāo gē běi chū shù qióng sāi, huá biǎo dōng guī bēi gù xiāng.
雕戈北出戍穷塞,华表东归悲故乡。
wàn shì gù nán qīng cǔn duó, bǎi nián yóu yǒu wèi gèng cháng.
万事固难轻忖度,百年犹有未更尝。
fēn fēn bàng yù hé láo wèn, dàn jué hán dān yī mèng zhǎng.
纷纷谤誉何劳问,但觉邯郸一梦长。

作者信息

陆游 (共9362首诗)

南宋四大家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