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放燕支山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远放燕支山下”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杂曲歌辞·宫中调笑》

“远放燕支山下”的下一句是:咆沙咆雪独嘶

杂曲歌辞·宫中调笑

韦应物 唐朝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诗词解读

杂曲歌辞·宫中调笑翻译、赏析和诗意

译文:

胡马,胡马,远放在燕支山下。

咆哮着沙和雪,独自嘶鸣,东望西望迷了路。

迷了路,迷了路,边草无穷,日已暮。

河汉,河汉,黎明挂在漫长的秋城上。

忧伤的人起身望相思,江南与塞北的别离。

别离,别离,虽然河汉同在一条路上却已绝迹。

诗意:该诗以描述胡马的状况为主线,通过描绘远离故乡的胡马在燕支山下放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离散和别离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胡马象征着与唐代社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他们迷失在边塞之中,思念着故乡,通过此情节,诗人揭示了战乱年代的困扰和痛苦,表达了对于彼此间隔离的悲哀之情。

赏析:该诗以胡马与离别为主题,以边疆塞外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胡马迷失彷徨的情境。通过胡马的形象,诗人将离散的思绪与困顿的命运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于离散和别离的深刻感慨。诗中的反复描写和诗言诗意的呼唤,更加强烈地突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痛楚。整首诗节奏流畅,押韵稳定,表达力量强烈,既展现了作者对于战乱时期人们流离失所的关切,又表达出了他对于家国团圆的期盼和思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韦应物 (共549首诗)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