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书画传”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但见书画传”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但见书画传"平仄韵脚

拼音:dàn jiàn shū huà chuán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仄韵) 去声十七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杜甫 唐朝

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

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

我游梓州东,遗迹涪江边。

画藏青莲界,书入金榜悬。

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

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

又挥西方变,发地扶屋椽。

惨澹壁飞动,到今色未填。

此行叠壮观,郭薛俱才贤。

不知百载后,谁复来通泉。

诗词解读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翻译、赏析和诗意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写的是杜甫在游览梓州东时,观赏到薛稷少保的书画壁所引发的感慨。

诗中首先提到薛稷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这里指的是薛稷少保的书画壁具有古代的风格,可能是他在陕西郊外所创作的。然而,诗人对薛稷少保的才华和功名的忌妒之情也表露无遗。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游览梓州东时所看到的书画壁。画中有青莲界的景象,书中则是金榜悬挂。诗人仰头看着书画壁上的垂露姿态,感叹它们既不崩塌也不倾斜。画中的三个大字郁郁葱葱,好像蛟龙在嬉戏。而书中的字则挥洒自如,像西风吹动着大地上的屋檐。然而,这些书画壁的颜色已经褪尽,到现在还没有人来填补。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游览的观感,他认为郭薛二人都是才贤之士,但不知道百年之后还有谁能够欣赏到这些书画壁的魅力。

整首诗通过描写薛稷少保的书画壁,表达了诗人对才华和功名的羡慕和忌妒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艺术的思考。这首诗揭示了杜甫对于才华和艺术的敬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自身才华和功名的渴望和无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