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鱼美可求”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江鱼美可求”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

杜甫 唐朝

西汉亲王子,成都老客星。

百年双白鬓,一别五秋萤。

忍断杯中物,祗看座右铭。

不能随皂盖,自醉逐浮萍。

策杖时能出,王门异昔游。

已知嗟不起,未许醉相留。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终思一酩酊,净扫雁池头。

群盗无归路,衰颜会远方。

尚怜诗警策,犹记酒颠狂。

鲁卫弥尊重,徐陈略丧亡。

空馀枚叟在,应念早升堂。

诗词解读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

西汉亲王子,成都老客星。

百年双白鬓,一别五秋萤。

忍断杯中物,祗看座右铭。

不能随皂盖,自醉逐浮萍。

策杖时能出,王门异昔游。

已知嗟不起,未许醉相留。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终思一酩酊,净扫雁池头。

群盗无归路,衰颜会远方。

尚怜诗警策,犹记酒颠狂。

鲁卫弥尊重,徐陈略丧亡。

空馀枚叟在,应念早升堂。

中文译文:

西汉亲王子,成为成都老客星。

百年双白鬓,一别五个秋天的萤火虫。

忍受离别的苦,只能看着座右铭。

不能随随便便的人,自己像浮萍一样漂荡。

手持拐杖时能够出行,王门的游历与古代不同。

已经知道无法再次相聚,未能留住欢愉的醉意。

蜀地的酒浓郁无敌,江中的美味鱼可追寻。

最终还是想要畅饮一番,清扫雁池的污泥。

群盗失去了归途,老去的容颜面对远方。

依然珍惜诗篇与警示,仍记得酒席上的狂欢。

鲁卫的敬仰越发重要,徐陈已经陷入衰败。

唯独留下枚叟在世,应该早早升堂进学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杜甫的作品,写了一个西汉亲王子的故事,表达了离别、时光流转和人生沧桑的情感。诗中通过描绘亲王子的白发、离别的萤火虫、座右铭、浮萍等形象,深刻地表达了岁月的无情,人生的离合,以及对往昔时光的留恋和追忆。

诗中写到“忍断杯中物,祗看座右铭。”意味着作者不再追求酒宴的陶冶,而是将精力投入到深思熟虑的座右铭之中。这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阅历和境遇的变化。

“不能随皂盖,自醉逐浮萍。”这两句写出了作者不愿随波逐流,不愿跟随一般平庸之辈,而是保持独立的精神,追求真正的价值。

“已知嗟不起,未许醉相留。”表达了作者已经深知再也无法挽回失去的时光,却仍然无法放下欢愉的醉意,暗示了对往事的留恋之情。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描写了蜀地美酒的浓郁和江中美味鱼的可贵,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以唐代杜甫独特的抒情风格,通过对亲王子的故事以及与人生、时光的反思,传达了对岁月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与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洞察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