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亭旅食年”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昌亭旅食年”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唐朝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诗词解读

白下驿饯唐少府翻译、赏析和诗意

中文译文:

《白下驿饯唐少府》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描述的是离别之情,主要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离别的痛苦感。

诗的前两句“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描绘了诗人在驿站穷困交加,过着旅途中艰苦的日子。接着的两句“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思考,他在心中寄托了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认为识别早晚归程一样。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描绘了远离故乡的诗人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了离家的孤独和寂寞。最后两句“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表达了诗人对远方长安的思念之情,诗人思念之心之深沉和悲凉怅惘的寄托深入人心。

整首诗描绘了旅途中的困苦,以及诗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离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愁思和哀怨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形象地展现了离别的痛苦和思乡的凄凉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王勃 (共76首诗)

初唐四杰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