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觉闻晨钟”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欲觉闻晨钟”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游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一名阙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

“欲觉闻晨钟”的上一句是: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的下一句是:令人发深省

"欲觉闻晨钟"平仄韵脚

拼音:yù jué wén chén zhōng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游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一名阙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

杜甫 唐朝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诗词解读

游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一名阙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翻译、赏析和诗意

《游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一名阙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龙门奉先寺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诗人已经游玩过招提,又在招提境内过夜。在幽静的山谷中,传来了虚幻的声音,月光透过树林洒下,形成了清晰的影子。天空中的星星和云彩仿佛靠近了,使得人们感到寒冷。诗人想要醒来听到晨钟的声音,这使人们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已经从招提游玩过,又在招提境内过夜。

幽静的山谷中传来虚幻的声音,月光透过树林洒下,形成清晰的影子。

天空中的星星和云彩仿佛靠近了,使得人们感到寒冷。

我想要醒来听到晨钟的声音,这使人们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思考,展现了杜甫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索。诗中的招提境是一个幽静的地方,山谷中传来的虚幻声音和月光的洒落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天空中的星星和云彩仿佛靠近了,使人们感到寒冷,这也让人们对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产生了思考。诗人希望能够醒来听到晨钟的声音,这种渴望表达了对精神寄托和启示的追求。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景物和表达内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索。这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是杜甫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óu lóng mén fèng xiān sì lóng mén jí yī quē yī míng quē kǒu zài hé nán fǔ běi sì shí lǐ
游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一名阙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

yǐ cóng zhāo tí yóu, gèng sù zhāo tí jìng.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yīn hè shēng xū lài, yuè lín sàn qīng yǐng.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tiān què xiàng wěi bī, yún wò yī shang lěng.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yù jué wén chén zhōng, lìng rén fā shēn xǐng.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