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如车盖”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亭亭如车盖”出自魏晋诗人曹丕的《杂诗》

"亭亭如车盖"平仄韵脚

拼音:tíng tíng rú chē gài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九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杂诗

曹丕 魏晋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诗词解读

杂诗翻译、赏析和诗意

【注释】

①亭亭:远而无所依靠的样子。 

②飘风:暴起的风。 

③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吴本是秦会稽郡,后汉时分吴和会稽为两郡。 

④此句是说搁在一边不要再谈。这句是乐府诗套语。

【品评】

   本篇是游子之辞。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思乡之叹中融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诗句间流动着建安时代特有的悲怆情绪。诗歌以浮云起兴,以浮云的随风而行、无力自持来比喻游子听凭外力摆布,飘零异乡的命运。在哀叹游子命运的同时,又隐含着人生如浮云、漂泊无依的深长感慨,使诗歌的内在意蕴高出一般的思乡之叹。全诗文思飘忽,有如“风回云合,缭空吹远”(《船山古诗评选》),把人生飘零的苦闷以一片浮云牵出,笔触轻灵,不着痕迹。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á shī
杂诗

xī běi yǒu fú yún, tíng tíng rú chē gài.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xī zāi shí bù yù, shì yǔ piāo fēng huì.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chuī wǒ dōng nán xíng, xíng xíng zhì wú huì.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wú huì fēi wǒ xiāng, ān dé jiǔ liú zhì.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qì zhì wù fù chén, kè zi cháng wèi rén.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作者信息

曹丕 (共54首诗)

三曹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