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官敢有济时心”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微官敢有济时心”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和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

"微官敢有济时心"平仄韵脚

拼音:wēi guān gǎn yǒu jì shí xīn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和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

苏轼 宋朝

风雨萧萧夜晦迷,不须鸣叫强知时。

多才久被天公怪,阙食惟应爨妇知。

杜叟挽衣那及胫,颜翁食粥敢言炊。

诗人情味真尝遍,试问于君底事亏。

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

图书跌宕悲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

早岁便怀齐物意,微官敢有济时心。

南行千里成何事,一听秋涛万鼓音。

诗词解读

和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风雨交加、夜晦迷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风雨萧萧夜晦迷,

不须鸣叫强知时。

多才久被天公怪,

阙食惟应爨妇知。

杜叟挽衣那及胫,

颜翁食粥敢言炊。

诗人情味真尝遍,

试问于君底事亏。

如我自观犹可厌,

非君谁复肯相寻。

图书跌宕悲年老,

灯火青荧语夜深。

早岁便怀齐物意,

微官敢有济时心。

南行千里成何事,

一听秋涛万鼓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夜晚的风雨和黑暗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思考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诗的开篇,风雨萧萧,夜色昏暗,诗人心境感到迷茫,对于时局的变幻无常感到困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不需要鸣叫来显示自己的强硬立场,因为时机的变化并不取决于个体的努力。

接下来,诗人以杜甫和颜真卿为例,表达了多才多艺的人才长期被上天所嫉妒的感叹。他们被剥夺了应有的荣誉和地位,而只能过着艰苦的生活。杜甫挽着衣襟,走不到高位,颜真卿只能吃粥而不能享受美食。这里反映了时代的不公和人才的辛酸遭遇。

然后,诗人表示自己对于人情世故的真实体验已经尝遍,试问君底事何所亏欠。他对于自身的处境感到厌倦,但非君(指诗中的柳子玉)又有谁会愿意和他相互陪伴、寻求共同的理解呢?

在下一段中,诗人以图书跌宕和灯火青荧的夜晚场景为背景,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思考。他感慨自己年老的时光已经消逝,只能依靠书本和深夜的灯火,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早年就怀揣着对天下万物的关切,微不足道的官职让他敢于有济世之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南行千里的决心,要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期待着在南方听到秋涛的声音,象征着万民的呼声,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整首诗词以夜晚的风雨和黑暗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感慨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风雨交加、夜晦迷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风雨萧萧夜晦迷,

不须鸣叫强知时。

多才久被天公怪,

阙食惟应爨妇知。

杜叟挽衣那及胫,

颜翁食粥敢言炊。

诗人情味真尝遍,

试问于君底事亏。

如我自观犹可厌,

非君谁复肯相寻。

图书跌宕悲年老,

灯火青荧语夜深。

早岁便怀齐物意,

微官敢有济时心。

南行千里成何事,

一听秋涛万鼓音。

这首诗词以夜晚风雨和黑暗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和自身处境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开头描述了风雨萧萧、夜晦迷茫的景象,诗人感到困惑,表示不需要鸣叫来显示自己的强硬立场,因为时机的变化并不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杜甫和颜真卿来表达对多才多艺的人才长期被上天所嫉妒的感叹。他们被剥夺了应有的荣誉和地位,只能过着艰苦的生活。杜甫挽着衣襟,没有达到高位;颜真卿只能吃粥,无法享受美食。这反映了时代的不公和人才的辛酸遭遇。

随后,诗人表示自己对人情世故的真实体验已经尝遍,试问柳子玉,君底事何所亏欠。诗人厌倦了自己的处境,但又问道,如果不是柳子玉,还有谁愿意和他相互陪伴、寻求共同的理解呢?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孤独思考的情景,他依靠图书和深夜的灯火来度过,感慨自己年老时光已逝,只能靠这些来安慰自己。早年间已怀揣着对天下万物的关切,微不足道的官职使他敢于怀有改善时局的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南行千里的决心,期待听到南方秋涛的声音,象征着万民的呼声,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整首诗词以夜晚的风雨和黑暗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时代的困惑和不满,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对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希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liǔ zi yù guò chén jué liáng èr shǒu
和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

fēng yǔ xiāo xiāo yè huì mí, bù xū míng jiào qiáng zhī shí.
风雨萧萧夜晦迷,不须鸣叫强知时。
duō cái jiǔ bèi tiān gōng guài, quē shí wéi yīng cuàn fù zhī.
多才久被天公怪,阙食惟应爨妇知。
dù sǒu wǎn yī nà jí jìng, yán wēng shí zhōu gǎn yán chuī.
杜叟挽衣那及胫,颜翁食粥敢言炊。
shī rén qíng wèi zhēn cháng biàn, shì wèn yú jūn dǐ shì kuī.
诗人情味真尝遍,试问于君底事亏。
rú wǒ zì guān yóu kě yàn, fēi jūn shuí fù kěn xiāng xún.
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
tú shū diē dàng bēi nián lǎo, dēng huǒ qīng yíng yǔ yè shēn.
图书跌宕悲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
zǎo suì biàn huái qí wù yì, wēi guān gǎn yǒu jì shí xīn.
早岁便怀齐物意,微官敢有济时心。
nán xíng qiān lǐ chéng hé shì, yī tīng qiū tāo wàn gǔ yīn.
南行千里成何事,一听秋涛万鼓音。

作者信息

苏轼 (共3459首诗)

苏黄,三苏,苏辛,宋四家,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