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来频嚏为何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晓来频嚏为何人”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寄鲁元翰》

"晓来频嚏为何人"平仄韵脚

拼音:xiǎo lái pín tì wèi hé rén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寄鲁元翰

苏轼 宋朝

堆盘红缕细茵陈,巧与椒花两斗新。

竹马异时宁信老,土牛明日莫辞春。

西湖弄水犹应早,北寺观灯欲及辰。

白发苍颜谁肯记,晓来频嚏为何人。

诗词解读

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寄鲁元翰翻译、赏析和诗意

《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寄鲁元翰》是苏轼的一首诗,描述了元旦时过丹阳,明天就是立春的景象,寄托了对时光流转和岁月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堆盘红缕细茵陈,

巧与椒花两斗新。

竹马异时宁信老,

土牛明日莫辞春。

西湖弄水犹应早,

北寺观灯欲及辰。

白发苍颜谁肯记,

晓来频嚏为何人。

诗意及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旦过后的景象。首先描绘了堆放着红纱细布、巧妙搭配着两斗椒花的新年装饰,表达了节日的喜庆和热闹氛围。接着,苏轼以竹马和土牛作为隐喻,表达了人生阶段的不同,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更替。他说竹马虽然是旧时的玩具,但在异时之间也能感觉到时间的流逝,土牛在明天也不能拒绝春天的到来,以此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的感叹。

接下来,苏轼提到了西湖和北寺,西湖弄水应早,北寺观灯欲及辰。这里通过描绘景色,表示时间的流转。西湖的水依然如早晨一样清澈,北寺的灯火也欲望到达天明。这里表达了对时间的敏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揭示了作者的状态。苏轼说他的白发和苍颜,谁会记得,而且他早上醒来频繁地打喷嚏,却无人知晓原因。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衰老和被遗忘的感受,也可能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

整首诗通过对元旦和立春这两个时间节点的描绘,以及对童年、年少和衰老的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思考和感慨,展现了苏轼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uán rì guò dān yáng míng rì lì chūn jì lǔ yuán hàn
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寄鲁元翰

duī pán hóng lǚ xì yīn chén, qiǎo yǔ jiāo huā liǎng dòu xīn.
堆盘红缕细茵陈,巧与椒花两斗新。
zhú mǎ yì shí níng xìn lǎo, tǔ niú míng rì mò cí chūn.
竹马异时宁信老,土牛明日莫辞春。
xī hú nòng shuǐ yóu yīng zǎo, běi sì guàn dēng yù jí chén.
西湖弄水犹应早,北寺观灯欲及辰。
bái fà cāng yán shuí kěn jì, xiǎo lái pín tì wèi hé rén.
白发苍颜谁肯记,晓来频嚏为何人。

作者信息

苏轼 (共3459首诗)

苏黄,三苏,苏辛,宋四家,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