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八月十五夜”出自宋朝诗人白玉蟾的《赠潘高士二首》

赠潘高士二首

白玉蟾 宋朝

龙虎战百六,乌兔交七九。

坎离真寅申,艮巽司卯酉。

一粒同朱橘,千古永不朽。

八月十五夜,三杯冬至酒。

诗词解读

赠潘高士二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赠潘高士二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白玉蟾。这首诗词的内容较为晦涩,充满了象征和隐喻,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龙虎战百六,

乌兔交七九。

坎离真寅申,

艮巽司卯酉。

一粒同朱橘,

千古永不朽。

八月十五夜,

三杯冬至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的意境较为复杂,可以理解为表达了作者对潘高士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蕴含着一些哲理和人生观。

首先,诗句中的“龙虎战百六,乌兔交七九”可以理解为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更迭。龙虎象征着权力和力量,百六则表示时间的长久。乌兔则是阴阳的象征,七九表示时间的循环。这两句意味着潘高士在历史长河中承担重要的角色,他的影响力和智慧将超越时光的限制。

接下来的“坎离真寅申,艮巽司卯酉”是以八卦和十二地支的方式描述了一种秩序和律动。这里的八卦和地支代表了不同的方位和属性,暗示着潘高士具有多面的才华和能力,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一粒同朱橘,千古永不朽”表达了作者对潘高士的赞美之情。这句话中的“朱橘”可以理解为珍贵的果实,暗喻潘高士的才华和成就。意思是潘高士的才华独特而珍贵,将永远流传下去,不会被时间所抹灭。

最后两句“八月十五夜,三杯冬至酒”则是描绘了一个特定的时刻和场景。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里的夜晚象征着祝福和美好。三杯冬至酒则代表着庆祝和团聚的喜悦。整句表达了作者对潘高士的祝福,希望他的人生充满欢乐和团圆。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对潘高士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和时间流转的思考。它展现了作者对才华和智慧的崇敬,并表达了对美好时刻和团聚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èng pān gāo shì èr shǒu
赠潘高士二首

lóng hǔ zhàn bǎi liù, wū tù jiāo qī jiǔ.
龙虎战百六,乌兔交七九。
kǎn lí zhēn yín shēn, gěn xùn sī mǎo yǒu.
坎离真寅申,艮巽司卯酉。
yī lì tóng zhū jú, qiān gǔ yǒng bù xiǔ.
一粒同朱橘,千古永不朽。
bā yuè shí wǔ yè, sān bēi dōng zhì jiǔ.
八月十五夜,三杯冬至酒。

作者信息

白玉蟾 (共1211首诗)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