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终无情”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天地终无情”出自宋朝诗人汪元量的《北征》

北征

汪元量 宋朝

北师有严程,挽我投燕京。

挟此万卷书,明发万里行。

出门隔山岳,未知死与生。

三宫锦帆张,粉阵吹鸾笙。

遗氓拜路傍,号哭皆失声。

吴山何青青,吴水何泠泠。

山水岂有极,天地终无情。

回首叫重华,苍梧云正横。

诗词解读

北征翻译、赏析和诗意

《北征》是宋代文学家汪元量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北方征战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北征途中的思考和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北师有严程,挽我投燕京。

北方的军队中有勇猛的将领严程,他招募我加入北方征战的行列。

挟此万卷书,明发万里行。

我带着满载万卷书籍,意欲启程万里行走。

出门隔山岳,未知死与生。

踏上旅途,山岳峻险,生死未卜。

三宫锦帆张,粉阵吹鸾笙。

三宫的锦帆张扬,粉妆的阵容吹奏着鸾凤之声。

遗氓拜路傍,号哭皆失声。

路旁的百姓拜送我,号啕大哭声中无法听清。

吴山何青青,吴水何泠泠。

吴山蓝蓝的,吴水泠泠的。

山水岂有极,天地终无情。

山水之美无极限,而天地却始终无情。

回首叫重华,苍梧云正横。

回首远眺,长城依然巍峨,苍梧的云正在横亘。

这首《北征》通过描绘北方征战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思考和对天地无情的感慨。诗中既有将领严程的英勇形象,也有百姓的送别和哀悼,同时展现了大自然山水的壮美和无限。诗人回首时,长城依然耸立,苍梧云却横亘在天空中,这种对人事之无常和岁月流转的思考,使得整首诗显得深邃而富有哲理。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三宫锦帆、粉阵吹鸾笙等,使得诗词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汪元量 (共639首诗)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山。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