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思远道”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绵绵思远道”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倒犯(仙吕调新月)》

倒犯(仙吕调新月)

周邦彦 宋朝

霁景、对霜蟾乍升,素烟如扫。

千林夜缟。

徘徊处、渐移深窈。

何人正弄、孤影蹁跹西窗悄。

冒霜冷貂裘,玉斝邀云表。

共寒光、饮清E94C。

淮左旧游,记送行人,归来山路窎。

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

爱秀色、初娟好。

念漂浮、绵绵思远道。

料异日宵征,必定还相照。

奈何人自衰老。

诗词解读

倒犯(仙吕调新月)翻译、赏析和诗意

《倒犯(仙吕调新月)》是宋代周邦彦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霁景、对霜蟾乍升,

素烟如扫。千林夜缟。

徘徊处、渐移深窈。

何人正弄、孤影蹁跹西窗悄。

冒霜冷貂裘,玉斝邀云表。

共寒光、饮清。

淮左旧游,记送行人,

归来山路窎。驻马望素魄,

印遥碧、金枢小。

爱秀色、初娟好。

念漂浮、绵绵思远道。

料异日宵征,必定还相照。

奈何人自衰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婉约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诗中以清晨的景色为开篇,描绘了一幅新月升起的景象,素烟如扫,夜色浓郁。诗人游荡在夜晚的林间,感叹时间的推移,逐渐深入寂静的夜晚。在西窗的幽静中,诗人独自娱乐,孤影跳跃,给人一种寂寞而美丽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身着冷貂裘,手持玉斝,邀请云彩来共同欣赏寒冷的光辉,并畅饮清酒。这一描写突出了诗人孤独的存在感,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自己曾在淮左地区游历的经历,记得曾送别过行人,如今自己回到山间,驻马凝望着素月的光辉。这里的素魄象征着月亮的明亮之处,金枢小指的是遥远天空中的明星。诗人热爱美丽的色彩,对初娟的美景情有独钟。在漂浮的心境中,思念远方的道路。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预言了将来的相逢。诗人相信,在异日的宵夜中,必定会再次相见。然而,他也感慨自己不可避免地衰老,时光无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周邦彦 (共254首诗)

周邦彦(1057—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

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作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苏省)县令等。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诗句推荐